
在二次大戰接近尾聲時,美國人類學家Ruth Benedict受美國政府所托,以文化人類學角度,寫下《菊花與劍》(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一書,分析了大和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好戰而祥和、黷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理、呆板而善變、馴服而倔強、忠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這種雙重性格的DNA正如日本的國花菊花般恬澹祥和,另方面的民族象征是武士道精神,這不止反映于日本人每逢危難事故,總能展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冷靜、堅毅和沉著,也呈現于日常的個性和生活里。
在早前11秋冬米蘭時裝周,初次與Anteprima 的創辦人和創作總監Izumi Ogino荻野泉碰面,這位日本女性給我的印象正是如此。
乍看到Izumi,長得嬌小玲瓏,臉上總帶著溫婉的眼神和微笑,令人想起恬靜嫻淑的吉永小百合,與剛強凌厲的事業女性彷佛沾不上邊,然而Anteprima卻是由她一手創辦和建立,欠一點不屈不撓的精神大概也難以創業吧,還要做出業績來。又正如她告訴我,她已經是祖母級了,有三個由5至1歲的孫兒! 教我瞠目結舌,沒法罝信。
“在我這一代作為日本女性是有很大壓力的,不像今天女性結婚后依然工作這樣普遍。事業和家庭的兼顧,最難是處理孩子的成長問題。當他們十幾歲的時候,步入青春反叛期,既不是蒙懂的小孩,又不是懂事的成人,對父母有很多質疑和抱怨,會常投訴我沒時間陪伴他們。當時我很不開心,常常哭起來。幸虧這些都會過去,他們現在都已成家立室。”

( Anteprima 在米蘭的店, Corso Como 9 )


( Anteprima 在米蘭總部的工作室)
1993年Izumi在米蘭創辦自己的時裝品牌Anteprima ,雖然在丈夫的針織品制造集團Fenix之支持下,一個東洋女子在異鄉創業該不容易,何況意大利不是一個多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
“就算到今天我也感到作為異鄉人在意大利時尚界很困難,意大利人只喜歡自己人做的東西,不像巴黎般開明。但我喜歡這兒生產的物料,是全世界最上乘的,于是決定以意大利作為品牌的基地。”
還有一個原因是Izumi很早已踏足意大利時尚界。80年代中期她與Prada合作成立IPI Holding Ltd,將當時仍未大紅大紫的Prada 引進亞洲市場。也是在當時Izumi 亦與Prada一起合作發展新的時裝品牌,于是產生了Anteprima,正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曾幾何時,Anteprima 的包包便是由Prada 制造。
“我是很遲才開始自己事業的。取名Anteprima,也是before the prime 的意思。”
在90年代中期后,Prada 要求拆伙,獨資直營其在亞洲市場的業務,但Izumi 并沒有怨悔,相反可以集中精神打造自己的品牌。
“將亞洲公司的股權賣回給他們,我也可以得到一筆龐大的資金發展自己的品牌。到今天Prada 和我們的關系依然很好,我做秀,他們也會派人來捧場。”
今天Anteprima 除了扎根于意大利外,在日本亦擁有不同的產品許可協議,由皮具、配飾以至手機等,最新項目是與Kose 合作于今年誕節前推出Anteprima 首個化妝品系列。我笑言如果推出的是護膚品,Izumi大可自行當代言人。

不過,最佩服還是她的豁達胸襟和堅毅精神,與Prada拆伙后還可以與對方保持友好關系,令我不由得想起Izumi 打造的Anteprima女性,在現代簡約而女性化的衣服線條下展現女性獨立自主的個性,亦溫潤如玉,這是日本人的菊花與劍美學。正如Izumi的2011秋冬系列以 “ Mystic Beauty”為主題,靈感源自大自然森林,通過衣服的線條、色彩和面料展現了女性美與中性化、恬靜與活躍、典雅與現代、sculptural 與柔和的矛盾對比美學。當中面料的特殊構造及運用,像毛織面料處理成源自大自然靈感的蜂巢紋、絲絨與潛水衣尼龍壓合等等,更令整個系列添上一份獨特的靈氣和內涵。
“我喜歡女性帶著一份矛盾對比性,這樣比較有趣。創作的時候,我總會想到自己希望成為什么樣的女性。當然日常生活也帶給我靈感,像旅游、與人接觸和交談。這個系列是大自然與現代的交融。但當我想到2012年的時候,有說是世界末日,但亦是倫敦奧運,于是在森林靈感之下融合了一點運動風和未來感,除了采用品牌一貫的強項針織外,亦運用了潛水衣的尼龍面料,作特殊效果的處理。”
常說女設計師的靈感繆斯便是她自己,我想這句話沒錯,Anteprima 便是Izumi 個性的反映,一位事業與家庭兩兼顧的現代獨立女性,既外向活躍亦有女性傳統的一面。
“我很喜歡烹飪廚藝,雖然沒時間當一位全職家庭主婦,但年輕的時候我還曾上過烹飪班學習呢!時裝對我來說就像烹飪,不會每天吃相同的菜式,要不停變化;布料效果的處理亦像將不同食材混合在一起而又能產生奇妙的化學作用。我沒念過時裝學院,自小家里亦沒有給我什么布藝的訓練 ( Izumi 的家族是日本著名的和服腰帶供貨商 ),只是我經常去不同的布料展覽會,看多了自然產生靈感,與烹飪很相像呢!”
以烹飪妙喻時裝,我還是第一次聽到設計師會這樣形容,大概只有女性才能體會個中的玄妙關系,亦只有女性在社會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既兼容亦矛盾。
Janice Wong微博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