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容產品,特別是化妝品的需求,正在中國爆發。這種爆發的驅動力是什么呢?

中國的“面子”文化逼迫著人們把自己的外在打造得與其社會地位相配。據旁氏前全球品牌總監及Dragon Rouge現任品牌咨詢總監Joanna Hutchins所說,這種想法為中國當代中產階級普遍接受:“在中國,你的臉就是你給世界的名片,這是男女皆適用的準則。”
除了追求完美無瑕的容貌,消費者還熱衷于美體產品;在中國,利用多層覆蓋保持肌膚白皙仍是普遍規律。意圖打造“以中國人為中心的新流行水合功效”的美白產品是最受歡迎的產品,為整個化妝品產業貢獻三分之一的銷量。
平均而言,中國白領階層女性花費她們總收入的30%在化妝品和美容護理上。讓自己看起來更完美對男人同樣重要;中國的美容部門規模從2009到2014年上升29%,成為僅次于韓國的世界第二大美容產業大國。總體而言,中國消費者在美容產品上花費僅在2013年就達到259億美元。
“消費者把消費美容產品看做是對他們事業,個人生活和社會成就的投資。他們把外表看做是個人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女人想要改變形象,而男人對變得特別不感興趣,他們只想變得完美。”Hutchins說。
隨著美容產品在中國的熱銷,網上平臺為其貢獻了20%的銷量。不斷增長的電子商務成為美容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Mintel的咨詢師Chen Wenwen表示,網上購物可以更大范圍的比較不同品牌的產品及折扣,但企業要想獲得長期利潤,必須平衡他們線上線下市場。
“美容零售產業仍在穩健運行,但是要加快擴張,就必須整合線上線下渠道,”她表示,“富裕的消費者仍期待令人難忘的實體店購物體驗,這在長期看來是企業戰略的本質。”
中國的化妝品企業也在消費者中受到更多的歡迎。像佰草集和相宜本草這樣國貨,在中國的皮膚護理品牌中分列一二,將自然療法和TCM原則整合進它們的產品,使其市場占比合計達到37%。它們的產品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源于它們根治與中國傳統醫藥文化,讓它們從基于化學的競爭者中保持優勢。
而像蘭芝和BB霜這樣的韓妝品牌,得益于韓國流行文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也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強烈擁戴。由韓國明星林允兒及演員宋慧喬驅動的“韓流”也是其流行的一大原因。“過去三年發生了一個極大的改變,”Hutchins提到,“在亞洲,美容產業首次幾乎不受歐美的影響。過去總是西方影響東方,現在東方人找到自我認同和文化,而且衍生出亞洲人的肌膚有別于西方人這樣的基本信念。下一步,這個大陸會告訴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美麗的新趨勢是什么。”
原文鏈接:
http://red-luxury.com/beauty/the-driving-force-behind-chinas-beauty-boom-2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