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宮廷到印度皇室,極致奢華的卡地亞珠寶,是全球權貴的御用裝飾。期待已久的大皇宮“卡地亞:風格史詩”展覽將為我們提供一個罕見的機會,一窺這個由夢幻、珠寶和冠冕構筑的神話世界。并不是所有的珠寶都生而平等。皇室珠寶除了鑲綴璀璨寶石之外,更充滿神秘莫測的氣息,宛如開啟魔法與權力世界的瑰麗密鑰。雍華、優雅、獨特的珠寶,可提升佩戴者的個人魅力,反之亦然。珠寶與人,彼此成就,相得益彰。于是,人們漸漸地把珠寶主人的名字與設計者聯系在了一起。未來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名言“卡地亞,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就充分證明了卡地亞這個傳奇名字與皇室的深厚淵源——這段友誼從1890年代鑄就,至今從未間斷。早在第二帝國時期,路易-弗朗索瓦•卡地亞(Louis-Francois Cartier ,1819-1904)就已在法國皇宮附近的小場街開店。藝術大臣的妻子紐威柯克伯爵夫人(countess of Nieuwerkerke)是店里的常客,除了從卡地亞購得55件著名作品之外,伯爵夫人還先后將卡地亞引薦給了拿破侖的侄女瑪蒂爾德公主(Princess Mathilde)和歐仁妮皇后(Empress Eugénie)。瑪蒂爾德公主訂制了兩枚蝴蝶胸針,歐仁妮皇后訂制了一套茶具。不過,在這一時期,我們還看不到那些即將誕生的絕世作品的影子。隨著聲望提升,卡地亞又搬到了更為時尚和熱鬧的街區——1859年搬到意大利大道,1899年搬到和平街13號。和平街是當時的奢華中心,沃斯(Worth)、多賽(Doucet)、嬌蘭(Guerlain)都已入駐。很快,這個地址就成為了全球王公貴女必拜訪之地。

卡地亞就好像一名皇室榮譽成員,在所有皇家活動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即便如此,想要獲得御用珠寶商的榮耀頭銜,卻似乎仍是不可思議的遙遠。就在這時,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給了卡地亞及時的支持,在自己加冕后不久的1902年就鼓勵卡地亞前往倫敦開設分公司。兩年后,愛德華七世向卡地亞發出一份皇家委任狀,指定卡地亞為英國皇室的御用珠寶供應商。在這之后,又有15份皇家委任狀接踵而至,充分證明了卡地亞的超卓地位。卡地亞為西班牙、葡萄牙、俄國、泰國、希臘、塞爾維亞、比利時、意大利、摩納哥、羅馬尼亞、埃及以及阿爾巴尼亞皇室創作了大量正式場合最引人矚目的珠寶——華貴莊嚴的冠冕,比如:西班牙王后維多利亞•歐仁妮(Queen Victoria Eugenia)的卷軸鑲珠冠冕,羅馬尼亞的瑪麗王后(Marie of Romania)的“kokoschnik”流蘇網紗鑲鉆冠冕。卡地亞還為羅馬尼亞的瑪麗王后創作了一條鑲嵌478克拉名貴藍寶石的優雅垂穗項鏈,愛德華七世之妻亞歷山德拉王后(Queen Alexandra)則將流光溢彩的網紗披在身上,宛如一件鉆石織成的胸衣。至于希茜皇后的侄女——比利時王后伊麗莎白,這位骨子里的藝術家則緊隨“咆哮的二十年代”的流行風尚,將她那頂精妙絕倫的卡地亞冠冕如束發帶一般壓在前額。
瑪麗•波拿巴的大婚禮物
這些老客戶的欲望與奢華,令卡地亞受益匪淺。亞歷山大二世之子弗拉基米爾公爵(Grand Duke Vladimir)夫人瑪麗亞•帕芙洛娃(Maria Pavlovna)每到巴黎都必然會光顧和平街精品店。或許是命運的巧合,沙皇去位后,公爵夫人的子女將她的藏品托付給了卡地亞,包括一頂星形裝飾鉆石冠冕,其中一顆星飾的中央鑲嵌著名的博阿爾內(Beauharnais)紅寶石。得悉這件作品的出處后,美國富豪南希•利茲(Nancy Leeds)將其買下,送給了自己的兒媳婦,來自俄國的珍妮雅(Xenia),作為大婚禮物。羅馬尼亞的瑪麗王后也曾徹底屈服于一頂藍寶石鑲鉆冠冕的華麗誘惑。
婚禮和更為罕見的加冕禮都是訂單驟增的時刻。隨著卡地亞在英國的聲望日漸提升,皮埃爾被派往倫敦執掌倫敦分公司。1906年,他將倫敦分公司交予弟弟雅克,自己轉戰紐約。卡地亞也對自己的成就頗感自豪,不時將部份標志性作品向公眾展出。1907年,巴黎精品店在以優美的大理石為外框的櫥窗內展出了瑪麗•波拿巴為自己與希臘和丹麥王子喬治大婚準備的禮物。全鉆石花環胸飾,細流形項鏈,蜥蜴胸針,以及兩張即將誕生的珠寶作品的水粉草圖。1911年,櫥窗內又展出了為英國國王喬治五世與瑪麗王后的加冕禮創作的19頂冠冕,供新晉的百萬富翁和相對不那么幸運的普通民眾欣賞。這些卓越珠寶都是真正的藝術珍品,將倫敦精品店變成了免費參觀的臨時博物館。
如果說是禮儀與社會地位給卡地亞帶來了商業上的繁榮,那么風格和專業技術就是它最優質的資產。新藝術時期,巴黎精品店負責人路易喜歡使用貴族客戶鐘愛的蝴蝶結、圓球或卷軸等經典裝飾。這種裝飾后來被稱為“花環”風格,輕巧靈動的造型推動了鉑金材料的使用。路易為花環風格注入了自己的個人標志與強烈的設計感。新材料的強韌使其更具延展性,能夠用于更加細致精美的鑲嵌。這種鑲嵌法以細小的圓粒為裝飾,被稱為“種子式”鑲嵌。鉆石的璀璨光芒掩蓋了金屬基座的身影。然而,創新總是會遭遇遲疑,西班牙皇室就拒絕用鉑金制作維多利亞•歐仁妮公主的蝴蝶結胸針,而是選擇了具備“一定價值”的金和銀。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全新鏤空設計的優雅精美,鑲嵌圖案的純凈明透,鉆石花邊的精致典雅終于贏得了歐洲及全世界皇室成員的芳心。到1920年代,卡地亞已深知如何運用巴黎工作坊的精湛技術,持續可靠地刷新珠寶詞匯。這一獨到精髓得到了精通珠寶事務的社交名媛碧貝斯克公主(Princess Bibesco)的首肯。
巴提亞拉邦王公的寶藏
在出售珠寶給皇室成員的同時,卡地亞也會從他們手里收購珠寶,在皇室珠寶盒里搜羅他們想要的特殊材料——比如珍珠。1919年,路易以100萬法郎購得原屬于奧地利國王查爾斯一世(charles I)的珠寶。1938年,卡地亞從尤蘇波夫家族(Yusupovs)購入一串白珍珠,13年前他們就已售出手里的黑珍珠。土耳其蘇丹阿卜杜•哈米德二世(Abdul Hamid II)出售國庫寶藏的機會則讓卡地亞得以將眾多名貴珠寶重新改鑲,或者是淘得一大批歷史名鉆。東方之星、南方之星以及其他眾多奇跡珠寶從老牌貴族的手里傳到了新晉的工業之王的手中。路易十四的“希望”藍鉆令艾芙琳•沃爾什•麥克蘭(Evalyn Walsh Mclean)心醉神迷:“它凝視著我,長達數小時……在夜里的某個時刻。我開始渴望它。”
1920年代,高超的巴黎奢侈品和珠寶技術也吸引了印度的君主,給卡地亞帶來了最壯觀的訂單。這些東方君主的奢華讓西方人聯想到了《一千零一夜》的傳說。類似卡普塔拉邦王公(Maharaja of Kapurthala)的新式鑲嵌頭巾裝飾引起了轟動。1931年,納瓦訥嘉邦王公(Maharajah of Nawanagar)從卡地亞訂制了一條彩色鉆石項鏈,然后又訂制了一條珍珠和雕花祖母綠項鏈,深得印度王公的喜愛。從巴黎到紐約,人們競相前往欣賞卡地亞為巴提亞拉邦王公創作的鑲嵌絕世寶石和鉆石的奢華巨作。比如這位印度王公的禮服項鏈,一共鑲嵌2,930顆鉆石,總重逾1,000克拉。
此時的卡地亞已無需尋求認可,也無需任何證明,終于可以大膽放手,自由創作,引導英國皇室的創造力與精致品味。歲月流金,這些珠寶見證了顯耀的皇室家庭與他們的盟友卡地亞的傳奇。在英國,未來的伊麗莎白女王繼承了大量舉世罕見的珍寶,其中包括凱特•米德爾頓在大婚典禮上佩戴的那頂風華絕代的冠冕。2011年4月29日,劍橋公爵夫人戴上了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借給她的新月形卷軸冠冕。這一舉動充分顯示了女王對公爵夫人這個皇室角色的重視以及她對凱特個人的情感。這頂冠冕由卡地亞倫敦在1936年為女王的母親,當時的約克公爵夫人訂制,在伊麗莎白公主18歲生日時,女王將這頂冠冕傳給了她。冠冕鑲嵌1,311顆明亮式切割和長階梯形切割鉆石,豎直戴在頭頂時會形成一道光環形狀,并因此而得名。1934年到1936年,這種款式在英國客戶中大受追捧。其中最華麗的當屬阿迦•汗三世買下的那頂:縱向裝飾蓮花圖案,橫向裝飾鋸齒圖案,代表流動的漣漪。女王的冠冕制作時間更晚,也更為傳統和經典。
在溫莎公爵夫人的所有絕世珠寶中,包括卡地亞簽名的很多作品,火烈鳥胸針有著尤為特殊的地位。公爵曾一度被懷疑庇護在英國的納粹支持者,于是被流放到巴哈馬群島擔任總督,火烈鳥正是巴哈馬群島的島徽圖案。這枚胸針由貞•杜桑為公爵夫人創作,1940年交付。這件富麗堂皇的珠寶正是其未來主人的絕佳寫照,同時也是卡地亞無可挑剔的品味典范。2010年,卡地亞以270萬瑞士法郎的高昂價格(約合220萬歐元)將這枚胸針購回。
更多 卡地亞的皇室情緣 請見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