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都有重要的展會。時裝行業里,四大時裝之都各占山頭。鐘表行業卻不同,瑞士手表的至高地位讓瑞士每年舉辦的鐘表展成為焦點。
我不是手表專業人士,僅僅去過幾次巴塞爾鐘表展。這個處于瑞士德國交界地的城市能聚攏全世界幾乎所有手表品牌(歷峰集團除外),每年吸引十萬世界各地手表經銷商與媒體,是何等不容易。
品牌能與展會不離不棄,雙方的互惠互利是必須的。精益求精,讓一切達到極致應該是巴塞爾展會與參展手表品牌的共同追求。
與其他展會不同,巴塞爾展的品牌展位并不是每年重新設計,而是一用就是幾年。我一直鬧不明白,展會后展位拆卸保存,第二年重新搭建,究竟如何能保持完好如新。這在中國幾乎不可能,國內展會的展位到結束那天能仍然保持完整已經可以稱為奇跡了。
此外,持續數年相同的展位設計卻不會讓人覺得過時,這與手表設計追求經典永恒是一個道理。如此說來,一次性投入大筆本錢在展位設計與制造上還是值得的,折算到每年也是劃算的。
不過,今年的巴塞爾展隨著新展館的落成,參展品牌也紛紛對展位進行了升級。大品牌的展位進一步擴大,數千平米的三層展館不在少數,氣勢驚人。
我沒有去統計具體的參展商數量,直觀的感覺是,參展商反而減少了。主辦方顯然希望進一步提升展會質量,同時力捧大品牌。一號館的座次也進行了調整,原本在一樓的品牌為了獲得更大的展位而搬去了二樓。
Swarovski 精品部門的總裁羅伯特·布克包爾(Robert Buchbauer)透露,兩年前巴塞爾展會方就要求他們作出決定,是去一個小角落還是到二樓拿一個大展位,結果,今年 Swarovski 的展位有 2000 平米,原先只展示腕表,現在把珠寶也一起拿出來展示。
有的品牌則對展會方的安排感到不滿,比如瑞士傳統制表品牌 Ball 就退出了今年展會,旗下的高端品牌 Concord 則在展會附近的酒店租了房間作為 showroom。美國的 Fossil 集團則直接把歐洲總部放在了巴塞爾,拿下展館附近的整棟樓,這樣也就不必再參加巴塞爾展了。
巴塞爾展會的主力軍是 Swatch 集團,原本只有旗下的中高端品牌參展,今年卻連 Swatch 也參展了,并推出了高端的機械機芯腕表。LVMH 集團是巴塞爾展的另一大盟友,豪雅的展館是單品牌展位最大的。
不過,LVMH 好像也留了幾手。一是 Louis Vuitton 雖然在展會地圖上與 Zenith 在同一展位,事實上卻把展示廳放在了展館外,用穿梭巴士接送媒體前去參觀;二是 Hublot 腕表和 Chaumet 珠寶都參加了今年 1 月以歷峰集團旗下品牌為主的日內瓦鐘表展,其中 Chaumet 只參加日內瓦表展,不參加巴塞爾展。我猜 LVMH 一定是不滿于 Dior 被安排在了二樓。再說到前不久更名為開云(Kering)集團的原 PPR 集團,Gucci 和新收購的GP 芝柏表縮在一號館一樓的最角落,毫不顯眼,于是品牌方請來其珠寶腕表代言人李冰冰,做了個英文讀稿演講,總算吸引了一些眼球。
Patek Philippe、Rolex、Chopard 三家夾在 LVMH 和 Swatch 集團的品牌群之間,算是保留了江湖地位。其中 Patek Philippe 是整個巴塞爾展上唯一沒有更新展館設計的品牌,原因是他們明年即將迎來品牌創立 175 周年,屆時將推出全新展館。Chanel 則無奈地排在了 Swatch 品牌群的后面,展位規模還不及邊上的 Breitling,它的隔壁則是生產軍表出名的小眾品牌 Bell & Ross。當然,Chanel 也有辦法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它大概是現場唯一不能直接領取新品資料的品牌了。
今年的巴塞爾展大大突出了珠寶的地位,原本以為世界上的奢侈品牌已經都進入了中國市場,這次我卻在展館里發現了不少陌生的品牌。讓我無法理解的是,這些珠寶品牌的展位看起來簡直比它們的珠寶工坊都大。而且,珠寶品牌的大舉加入似乎太過倉促。有幾家珠寶品牌顯然并沒有做好準備,比如設在 Dior 邊的一家品牌,中國方面的公關因為簽證問題而錯過了展會的前幾天,斜對面的另一家西班牙珠寶品牌則索性連接待人員也沒幾個,站在前臺的那位大叔英語說不順溜,宣傳資料更是到展會第三天也沒有印好。最令人詫異的是 Buccellati,這家在巴黎芳登廣場開旗艦店的意大利珠寶商剛得到大筆投資,前景大好,不知為何卻把展位設在了二號館三樓—同層的展商大都是腕表零件供應商,比如造石英機芯和表帶的,使之在其中顯得有些突兀。
Palace 展館令人驚艷。那里集合了不少獨立制表品牌,可惜國內媒體甚至是手表專業媒體都少有人關注。在這一展館能夠看到各種具有新奇功能的表款,比如能預測天氣的手表、能玩21 點的腕表,各種想象與創新層出不窮。希望在明年的巴塞爾展上,這個展區不會縮水。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