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莫斯科、上海、拜占庭到最近的印度,老佛爺Karl Lagerfeld看起來已暫時找到了一個拯救巴黎高級女裝業的新模式。此次2012 Chanel早秋高級手工坊系列,從印度元素中汲取靈感,主題被定為“巴黎-孟買”。巴黎的大皇宮當晚被轉化為拉賈斯坦邦的一角,無數的鮮花、燭臺、美酒、流光溢彩的銀器,綢緞刺繡、珍珠寶石;奢靡到恰如帝國頃刻崩潰前的最后瘋狂。


服飾是充滿印度異域靈感的:模特們身穿以印度莫臥兒時期和拉賈斯坦邦傳統服飾為靈感的服飾——桑蠶絲直筒袍搭配白色或金屬色緊身褲襪、莎麗式刺繡連衣裙,佩斯利渦紋薄紗或者不對稱的象牙色絲綢裙。當然也少不了Chanel的標志式多股珍珠掛鏈以及經典的粗呢滾邊套裝、黑白對比連衣裙和針織箱式外套等。眼花繚亂到一時間令人無從分辨,究竟身在巴黎或是印度?更重要的是:究竟是印度靈感成就了巴黎設計,還是這僅僅是巴黎設計的一個借口?

“這個系列是印度風格的巴黎版演繹”Karl坦言自己雖未親臨印度,但Coco Chanel女士在五六十年代設計的一系列以印度為靈感的服飾啟發了他。顯然這又是Karl的一個“印度夢”,就象之前的“上海夢”一樣。老佛爺從來不會做無緣無故的夢,當然老佛爺的夢從來都是他最好的借口,就像當年我們紛紛質疑他的“巴黎-上!备呒壥止し幌盗惺菍χ袊幕摹捌缌x”理解時,老佛爺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解決了:歷史上的細節并不重要,因為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場夢。任何人都沒有理由質疑他人的夢境,因為夢境與現實無關。
老佛爺的夢境顯然具有一語雙關的作用,當印度成為西方品牌的下一個新興掘金地,甚至印度國內正就外國零售商直接開放零售業的法案引發騷動時,這個夢實在做得是合乎時機。Coco Chanel說要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做合適的事,顯然這一點Karl做到了。另外Karl也是奢侈品行業的堅決捍衛者,據說他堅稱“決不能放任自流進入全面低迷衰退”,所以這也可以看作是Karl為抵抗經濟低迷下的一劑猛藥。
關于這一切Karl直接用珠寶說明了問題。他說古代的印度貴族用珠寶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Coco Chanel女士本人也非常喜歡印度風格的珠寶。所以本次“巴黎-孟買”主題的Chanel高級手工坊系列大秀中,珠寶是當仁不讓的主角:甚至珠寶第一次在秀場上不僅具有了視覺作用;當瀑布傾瀉般的垂飾、懸垂鏈和銀鈴動感的聲音影響著人們的聽覺時,Karl似乎正以此來打開潘多拉的盒子,激發起人們蓬勃的物欲。另外為了打造極盡奢華之感,無數的寶石珍珠等單品被混搭或扭曲著在一起。項鏈盡管大小不一,已不僅僅是掛件而直接充當了衣領:銀鏈和金鏈外均鑲嵌著璀璨的水晶和閃光的寶石;多串珍珠穿在一起,并使用一條厚絲質流蘇緊固,塑造出標志性 Chanel 珍珠項鏈,如同花環一般。鑲有寶石的眉心吊和眉心貼則裝置于頭部中分位置和前額顯眼位置。Chanel 交織字母以微小彩色上釉飾物或精致金屬鉚釘形式融入在了該系列中,如同 Mademoiselle Chanel 的標志性山茶花。而武裝到手套的奢華點綴顯然代表了老佛爺本人的偏好。

Karl “寧繁勿簡“的風格在這里被發揮到極致,他以極端的繁復與炫目表達了對奢侈品行業的致敬。不過不知一向崇尚”寧簡勿繁“的Coco本人如果活到今天是否能夠認同?不過這也沒關系,套用Coco的一句經典話來說,就是是時代在變,商業利益不變。無論如何,是這個時代成就了Karl。
“巴黎-孟買”,這到底是一劑抗經濟低迷的猛藥還是掘金時代的一個好借口?好在兩者并不矛盾,因為歸根到底這都與藝術無關。據說,一位來自齋浦爾的公主也大駕光臨,她深深被Chanel“巴黎-孟買”系列所吸引,并激動聲稱回國后要獲得這個系列的全部造型。顯然至此老佛爺已達成了部分的目的。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