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持續保持穩定增長,即便是在全球市場不穩定的狀態下,而中國消費者購買力的攀升已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很好的詮釋。毋庸置疑,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時尚消費市場之一。隨著北京國際服裝周和上海時裝周相繼落下帷幕,中國時尚產業的影響力再次得到擴張。盡管如此,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尚處于培育階段。近日,《精日傳媒》編輯陳蓓對話觀潮網編輯葉琪崢,一同探討了中國時尚產業目前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奢侈品消費及中國品牌的“國際化”等話題。
《精日傳媒》: 您能否簡單談談中國時尚產業目前的現狀和未來趨勢?
葉琪崢:中國時尚產業才剛剛起步,這源于國外大牌和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對中國時尚產業起到了啟蒙作用,從業者不再簡單以產品為導向,而是思考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問題。另外一方面,新一代的消費者80后90后快速吸收各種時尚資訊,以及越來越多人出國旅行開拓視野,迫使服裝產業向時尚產業升級。未來中國將是世界時尚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巨大的消費潛力會讓中國時尚產業從業者獲得巨大機會。不過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層級市場之間差異巨大,因而會呈現各種類型品牌混戰的局面。

江南布衣現在中國經營著400多家店
《精日傳媒》: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我們看到了不少中國設計師的最新作品。在中國新興的設計師中,有沒有您看好的設計師?中國設計師目前在國際時尚界的地位如何?
葉琪崢:中國國際時裝周這次獲得了梅賽德斯-奔馳的贊助,然而其中作秀的設計師還是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旗下的老面孔,因為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作秀耗資較大,因此新興設計師在沒有資助情況下很難踏上那個舞臺。
我個人比較看好的設計師品牌有例外、JNBY、Decoster、Helen Lee等。目前中國設計師在國際時尚界還沒有多少地位,尚處于融入階段,只有真正把貨賣到那里才能真正有地位。
《精日傳媒》: 您認為中國設計師想要在國際上立足,還需要做哪些功課?
葉琪崢:首先是找到合適的商業伙伴,JNBY能在紐約銷售與他在那邊的合作伙伴有很大關系;其次是提升設計能力,用真正世界理解的方式詮釋東方設計;再有就是找到足夠耐心的資本支持。
《精日傳媒》:上海時裝周和北京的中國國際時裝周幾乎同期舉行,您能否對這兩個時裝周的運作模式做個比較?相比紐約、巴黎、米蘭、倫敦等世界主要時尚之都的時裝周,中國時裝周的優勢和劣勢在哪里?
葉琪崢:兩者的主要區別是運作機構不同,中國國際時裝周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舉辦,因此可以調動全國各地的服裝品牌參與,通過作秀獲得中國十佳設計師稱號,反過來對品牌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上海時裝周由上海市政府下轄的上海服裝行業協會舉辦,因此長期以來只能調動上海本地的品牌參與,不過在12春夏這一季上海時裝周也由商務部確認提升為國家級活動了。
相比較國外的四大時裝周,中國的時裝周都還是本地活動,尚不能吸引世界各地時尚媒體的關注,同時時裝周的貿易作用也不明顯,觀眾中買手的比例太低,當然這也與中國目前商業模式有關,買手制店鋪尚在發展中。

2011中國國際服裝周開幕盛典
《精日傳媒》:近年來,設計師、藝術家和時尚品牌或奢侈品牌的跨界合作已屢見不鮮,您的《設計師與飲料品牌跨界》一文也有提及。您如何看這種跨界合作對中國藝術界、時尚界及奢侈品市場的影響?
葉琪崢:跨界已經成為潮流,可以說是新設計師冒出頭的一種重要方法。丹麥鞋子品牌ECCO每季的新品發布都會找一位本地設計師設計走秀時需要的服裝,雙方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出現在發布會,能夠與國際品牌合作對設計師是很好的宣傳。在未來這種情況應該會更多出現,因為中國設計師品牌尚沒有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發展方式情況下,跨界合作是獲得收入和媒體曝光的好方法。
《精日傳媒》:在您有關中國奢侈品市場的文章中,提到眾多奢侈品牌在一線城市快速增長后,現都紛紛轉戰二、三線城市以尋找商機。相比一線城市,您認為這些品牌在入駐二、三線城市會遇到哪些挑戰?應怎樣去克服這些挑戰?
葉琪崢:主要挑戰是人才,沒有足夠的合格工作人員,而培訓又需要時間。其次是當地的高端商業地方的開發狀況,是否有合適奢侈品牌選址的地方,以及物業管理者是否專業。這方面在Gucci此前深圳店鋪遭遇的問題就是一種體現,有些問題原本應該不是問題,就比如職業足球運動員不應該抽咽、喝酒、喝可樂等等,在中國就需要寫在明文規定里。
《精日傳媒》:在“中國制造”向“中國設計”的轉型中,中國本土的時尚、奢侈品牌怎樣國際化?
葉琪崢:用國際的設計語言和操作方式,讓自己去滿足世界的需求,而不是等別人來看懂你。做物有所值的產品,而不是將時尚和奢侈留在口頭或者文字上。此外,外部環境上政府應該真正起到支持作用,比如減稅、知識產權保護等等。

中國設計師祁剛在中國國際服裝周上展示其2012春夏設計系列
《精日傳媒》:中國當前的奢侈品消費者是更注重時尚元素(如個性化)還是奢侈元素(如價格、社會地位等)?您認為奢侈品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今后會否有所轉變?
葉琪崢:很顯然,中國目前的奢侈品消費者更關注奢侈元素,通過價格顯示社會地位是必須的。這一消費理念一定會改變,不過需要比較長時間,因為中國的產業是梯度轉移的,消費趨勢也是梯度轉移。現在炫耀消費的人群轉向個性消費后,新富起來的人會成為炫耀消費的人群。
《精日傳媒》:能否簡單談談微博、博客、社交網絡等新媒體對中國時尚產業發展和趨勢的影響?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體與網絡時尚達人進行互動?
葉琪崢:微博的影響是巨大的,現在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已經或計劃開設自己的微博,而博客和社交網絡則是微博的重要補充,因為微博的時間性太短暫。發現合適自己品牌且真心喜歡自己品牌的意見領袖、網絡達人建立良好聯系是關鍵,建立一種與品牌的朋友關系,而不是簡單的商業關系。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