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由前美國副總統戈爾參與的紀錄片《不可忽視的真相》嗎?最近,迪卡普里奧參與的《11小時》也全球公映,這部紀錄片用訪談的方式描述了人類對地球環境的巨大破壞,呼吁人們加強環保意識,保護大自然。5月份即將出版的美國版《Vanity Fair》的封面是麥當娜,而主題也是Green。
在時尚領域,人們一直說Green is the new black,這里Black黑色這一永恒的流行色引申為經典的意思。ECO環保已經成為所有知名時尚品牌必須關注的一大議題,各家都采取了不同方式間接或直接的宣傳環保理念或促進環境保護。令人印象深刻的有07年春夏Diesel推出的一組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廣告,其中一張女模特坐在已被沙漠覆蓋的長城上倒去高跟鞋中的砂子。
環保已經成為許多設計師和品牌的營銷手段,比如馬可Marc Jacobs、小馬可Marc by Marc Jacobs和DKNY等都推出了
環保袋。不過最有成效的莫過于英國設計師Anya Hindmarch在07年3月推出的
"I am not a plastic bag" 帆布包,限量版+5英鎊售價+明星效應,全球消費者都為之瘋狂,以至于該款包包在香港和臺灣的發售出現擁擠踩人事件,而本來準備在北京以120元發售的計劃也不得不取消。正是這一創意,讓設計師人氣急升,現在Anya Hindmarch已經在上海開出了店鋪。不過,不少業內人士也對此提出了質疑,一是用"環保"的名義進行營銷而并沒有實際環保的舉措似乎有些不妥,再有作為這些售價5英鎊帆布包生產地的中國工人并未因此而多賺取一分工錢。所以,我們還是希望看到一些真正對環保起到作用的舉措。
環保的材質是一切的開始,我們普遍認為棉麻絲毛這些天然纖維比起人造纖維應該更環保一些,但這還不夠,雖然天然纖維在生產過程中并不會像人造纖維那樣出現許多污水,不過我們還要關注天然纖維的生長過程是否環保。事實上這幾年不斷漲價的"軟黃金"羊絨就不夠環保,因為產羊絨的山羊吃草是連根一起吃的,所過之處可以用"寸草不生"來形容。
但凡要大規模生產的東西一定有其不環保的地方,棉花也不例外,于是我們開始關注Organic Cotton有機棉,它是不采用轉基因技術,不用化肥和農藥自然拼作生產的棉花。不過有機棉產量較傳統棉花產量低14%~33%,因此價格昂貴,用其制成的服裝價格更是貴的離譜,比如Levi's推出的有機棉牛仔褲的價格要是普通Levi's的5倍左右,如此在國內很少有人消受得起。
于是選擇在Tee上下功夫顯然更為符合消費者的實際,我們看到歐美市場的各大品牌都推出有機棉的Tee,并采取與名人合作的方式,在Tee上印各種Slogan標語來宣傳環保或和平等主題,比如上一季H&M推出的FASHION AGAINST AIDS有機棉系列中邀請有機棉Slogan Tee的鼻祖英國設計師
Katharine Hamnett參與,她設計的標語是"Stop and Think"。
Recycled循環使用則是環保的又一方法,一些藝術家進行了一些嘗試,比如在去年的Recycle Now Week展覽上Levi's歐洲的前創意總監Gary Harvey用41條Levi's 501牛仔褲做了一條連衣裙。而在2月份剛結束的0809秋冬倫敦時裝周上,畢業于圣馬丁的
Mark Liu推出了他"零消耗"靈感的作品。通常情況下,一件成衣在制作過程中會有15%的面料被浪費,而Liu以自己的獨特剪裁設計出鋸齒風格的系列裙裝,整個系列沒有浪費一寸材料。
實際操作里,許多品牌也進行了嘗試,美國芭比娃娃的公司Mattel即將推出一款由多余材料制成的小包來搭配芭比娃娃,并將在玩具反斗樂獨家銷售。哈哈,真是環保觀念從小養成啊!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有不少環保而又時尚的方法,比如將舊衣服拆開后做成包,這在日本已經成為年輕人中的一股潮流,人們發現這里面各種創意層出不窮,樂趣無限。
以上文章
原載mini的the other blog,歡迎大家前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