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York Times Style Magazine》的秋冬刊有一篇文章:倫敦、開羅、日本街頭的年輕人穿什么?時裝調查顯示的報告非常驚人,倫敦街頭巴伯爾 (Barbour)夾克非常酷,正如開羅到處都是埃及的旗幟,當我們瀏覽時尚雜志的時候,看看最近的博客和趨勢報告,我們不禁納悶:全球化是如何影響街頭時尚的?下面,讓我們看看5位時尚人士的見解吧!
1. GQ雜志高級編輯的Will Welch認為這是一種自我意識的體現,街頭時尚并沒有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它是與生俱來的。
今天所討論的街頭時尚的諷刺的確在互聯網上是存在的,一些博客的博主開始記錄世界上最時尚的街頭上行人的穿著,追求時尚的人不僅僅在于時裝表演,而是將它植入在廣告和報道中來影響消費者。然而在時尚界最有影響力的不是設計師、編輯和知名攝影師們,而是那些用數碼相機捕捉到的瞬間時尚,在紐約、米蘭甚至巴黎都有很多時尚編輯帶上相機捕捉趕往時裝周的人們。街頭時尚是與生俱來的,這種訴求是全球性的,藍色血統的富家子弟在互聯網上沖浪,他們可以隨時捕捉到全國各地的時尚信息,比如一位美籍日本販毒者在東京街頭拍攝的畫面,而這個事實是Ralph Lauren和 Uniqlo品牌無可替代的。街頭時尚有它自身的知名度,起初攝影師們捕捉路人每天的穿著以表達一種獨特的精神,而我認為如今街拍時尚已經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可,大家都在為攝像機而穿著,一旦你的圖片照下你會覺得非常榮耀,你的穿著越大膽,你將被公布在網上的幾率就越大,說不定你的著裝還能成為一種時尚趨勢走上秀場,街頭的人們不再是疑問的口氣,而是說看著我,我看到了,時尚界是善變的,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引領時尚的ICON人物。
2. PAPER 雜志的編輯和合作出版商Kim Hastreiter
真正的時尚不是全球化:經典的造型都是獨一無二的,很少是時尚界所認同的。
真正的街頭時尚是來自內部,而不是因為時尚全球化而造成的,它不是被創造的,而是它本身的性感,它是獨特的,個人的,也不符合大眾的。對于那些勇敢的有創意的人以一種公開的方式來傳達他們的身份,對于我來說,交流可以傳達人們的思想,但不是通過時尚潮流,經典的街頭時尚是獨一無二的,反映了他們是如何生活,如何穿著,當財富不是很多,很少可以穿品牌,所以可以通過創造力創造出不一樣的穿著,創造力是不用花一分錢的。70年代末,我經常乘坐地鐵,靈感就接連閃出靈感,布朗克斯南部因為缺乏特權,街頭一些年輕人都多半來自拉丁美洲和非洲,這些孩子的穿著與眾不同,而且具有挑釁的味道,他們會跳上列車,同時他們會將一個巨大的炮盒放在肩膀上,這也是70年代80年代風靡一時的潮流。他們的穿著并非是針對白人社會,而是一種幽默的諷刺,巨大的Mercedes-Benz LOGO被印在哈佛大學運動衫上,外搭一件L.L. Bean校園風的背心,黑框無鏡片眼鏡和白色阿迪達斯旅游鞋上系著一條極度夸張的厚攜帶,而另外一些孩子則穿著吸汗套裝、漁夫夾克、運動鞋,棒球帽Gucci或Louis Vuitton的LOGO,這就是天才的裝扮,我買不起Gucci包,但是我可以印上無數的Gucci標志。我可以通過寫一部歷史小說來反映街頭時尚,它是社會的鏡子,Tom Ford在接手Gucci品牌10年后,他對早期的街頭風格高度贊揚,同時也設計了帶有GG標志很多Blingbling的套裝、吸汗裝、運動鞋、帽子,所有的這一切都成為令人垂簾的奢侈品,現在很多有錢的hip-hop社區里都喜歡,在125th街道暗地里出售以此斷絕盜版的出現。
3. 街拍攝影師Tommy Ton
被授予權力的時尚:全球化是卓越的街頭時尚演變的結果。
在過去幾十年內我們已經目睹了溝通與變化的速度,全球各地街頭時尚越來越明顯,消費者開發了一個新的平臺,而不是作為買賣的地方,而是作為一種模式來推廣自己的商業品牌。如果要尋找街頭時尚那就要區分產業與時尚步伐,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全世界人的穿著,只需要用鼠標點擊即可,消費者可以輕松地從互聯網上看到人們的穿著,同時也可以看到人們穿著某品牌的時裝來影響時尚潮流的。
4. 時裝技術學院的博物館總館長兼導演的
同化影響:日本街頭時尚仍然是獨一無二的,柏林的街頭是復雜的,有雌雄同體的,也有讓人膽戰心驚的。
時尚全球化已經對時尚界的各個方面有了深淵的影響,包括街頭時尚,特別是全球化促成了街頭時尚的同化影響,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希望自己的服裝都是國際快時尚品牌,比如Zara 和Forever 21。當然仍然有一些國家的街頭風格是獨特的,在很多博客里都有所體現,互聯網可以迅速地將街頭時尚演變成全球時尚。當我們游覽那些時尚城市,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過節有著區域性的差別,比如東京街頭風格很獨特,本土的小蘿莉和森林女孩的特點也有,同時在東京我們仍可以看到原始部落的風情,10年前的東京并沒有像現在充滿活潑感,而紐約街頭則是以嘻哈和休閑運動風為主,朋克風在10年前的倫敦街頭就盛行了,如今在日本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倫敦似乎看起來不像今天這般有趣,而柏林街頭卻是以Cool為主,雌雄同體的,膽戰心驚的造型都有。盡管這種同化是由快時尚造成的,但是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仍然關注著自我的表達,在很多國家的街頭上,DIY在二手服裝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5. 社交網絡ilikemystyle.net的出版商Adriano Sack
兩者是有區別的:全球化已經街頭風格的均衡效果,但是效果看起來顯著不同,這取決于在街上。
兩年前的哈瓦那的一個酒吧,我很驚奇地發現一個卷發的家伙穿著一件紅色的皮夾克、緊身褲,我沒記錯的話,還帶了一雙白手套,這并不是我希望看到的古巴人,這里有的是美國50年代的汽車,到處充滿著腐爛的殖民地建筑,相反,Michael Jackson卻不同,他的身上完全沒有古巴人的味道,但是他在我眼里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時尚人士,并成為全球時尚ICON的領軍人物,這件紅色夾克成為他的標志。也有觀點認為全球化有可能傷害街頭時尚,我們很樂意到孟買、內羅畢和圣保羅去看看本地人正宗的衣柜,當然對于在世界各地看到同品牌的服裝是可恥的,到底是什么在控制人們的欲望?難道是在新的市場上保持全球公司的盈利?在時尚全球化中有一個亮點是服裝會隨著社會、文化和宗教的情況下而變化,一件Gucci襯衫可以穿在不同人的身上,德黑蘭的社會名流身上,或者是開普敦的男性同性戀身上,又或者是上東城區的繁忙的母親身上。時尚是相互矛盾的,要么適應,要么堅持,所以時尚全球化對于街頭時尚有著均衡的效果,但是影響的地方不同。
如果你也想參加討論,可以點擊:
twitter.com/roomfordebate或Room for Debate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