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期,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在2015年將達270億美元,占全球奢侈品銷售額的20%,這就怪不得所有的大型國際時尚品牌都爭先恐后地在中國開設零售店。但是隨著最佳房地產資源的競爭不斷加大,各個品牌能得到的待遇也不盡相同。有些品牌找尋店面相對比較容易,而另外一些品牌可能要經歷很多關卡才能勉強找到一個店面。
五大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 Gucci, Chanel, Hermes, Cartier找尋店面肯定沒有絲毫困難,很多情況下,中國的許多商場和房地產商還是求著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開店。而像這些大集團旗下的一些小品牌往往就會借助集團的勢力,要求這些商場為集團旗下的所有品牌讓路,為其安排較好的地點和方位。
在這種情況下,就連Burberry, Lanvin, Tod''s等品牌也占不到有力地位,那就更不用說那些相對來說知名度較小的品牌了。
3.1 Phillip Lim品牌的CEO Wen Zhou說:“每個品牌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因而應該選擇最適合品牌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只要品牌能夠清楚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規劃出較好的發展策略,我覺得后面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
小型獨立的奢侈品牌進入中國的一個策略是和當地的一些經銷商等合作,但是選擇最合適的合作伙伴也是非常關鍵的。今年早些時候,就連Burberry品牌也和當地的經銷商Sparkle Roll合作,才贏得了北京旗艦店的有力位置。
在中國做生意“關系”還是非常關鍵,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重量級人物,而通過這些人脈關系,有的時候辦起事來就會容易得多。
NC Style的CEO Nicole Chen說:“在中國,這些有關系的人往往比較低調,你不可能通過網絡搜索的方式找到這些人,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打好關系,慢慢地找尋這些關系網較硬的人。”
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這些新興品牌也是有著自己的優勢的,很多商場運營者們希望在商場中融入各種層次,風格的品牌,而隨著Burberry, Dior, Zegna這些品牌頻繁地進駐每一個商場,新興品牌就是這些商場運營商們最好的選擇。
但這些新興品牌想打入中國市場,首先應該建立好品牌的獨特性,并且能在中國市場上得到廣泛認可。而前期的公關渠道就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