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抗議說我最近的文都是廣告,道歉,可真的很忙,本周一周的會,從早上七點開到晚上七點的會,連軸開上一周,你就知道了。這一些其實要托Apple的福,您隨便發布的白色,就弄得Nokia當天裁員幾千人,關了兩個研發中心,甚至連那個被罵的要死的可一直沒舍得扔的塞班也轉手了。更還有那曾經一代輝煌的Flip都被您弄的只能關門大吉,實在有本事,看看北京那被擠碎的玻璃,我其實想說的是,美國人真會做生意。
美國人真是管理公司的好手,當然您也許說猶太人更厲害,不過我還是這么看美國人的,要不是他們,我也許還在我的北歐夢境中不能自拔,是美國人手把手教會了我原來公司早晚是要賣的,永遠不是我的第二個家。
說遠了,兜回來說說時尚,時尚圈中如果您想做個品牌,找個設計師,那我推薦您一定考慮歐洲人,他們對時尚,或者高說點藝術的理解,絕對可以最好的設計,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但是品牌做大了,歐洲人管理公司肯定不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他們有點不舍得,但是每每瀕臨破產或者危機,他們才會咬牙把一點點權利拿出來,雇個美國人吧。
這個咱們還是舉例說明一下吧,畢竟是今天的重點,不說就該結尾了。這股美國人的風潮肯定要從一個人說起,那就是Rose Marie Bravo,1997年,Bravo來到Burberry擔任總裁一職,正是她請來Kate Moss擔任形象代言人,而且搞來christopher Bailey擔任創意總監,彈指六年間,Burberry銷售額從4.7億美元倍增至10億美元,營業利潤達到1.15億美元,可以說Burberry活了。
接下來,她交棒給美國同胞Angela Ahrendts,而另一個美國人Andy Janowski擔任公司的首席運營官,Burberry還在延續著它的盛世,當然這一所謂的經典英倫品牌,其實整個核心已經完全被美國人所掌控,其實它身上的英國血脈真的越來越少,看前幾天就有人評價它已經不是什么奢侈品牌,真的成了潮流中人,當然Burberry家族別不服氣,不信你收回去試試。
當然這只是一個典型案例,也許也正是這燃起了歐洲品牌復興的希望,于是美國人越來越多的空降歐洲,一個更典型的例子就是Net-a-Porter,Natalie Massenet就雇傭了一大批的美國精英,掌管營銷,采購等各個重點部門,其實可以理解,相比歐洲人,美國人更加的懂得做生意,就好像對比北京人,深圳人絕對是生意人一樣,只有美國人才配的上sales的字眼,,至于原因,實在說不清楚,這東西也許是骨子的吧,好像那些出生在美國的天才設計師們,也是銷售的好料子,比如Tom Ford, 再比如Marc Jacobs。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