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老話叫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我覺得真是佳句,雖然粗俗但是實在形容的妙,前幾天被人問到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又不禁想起來。那天Pooklee同學問我,最近怎么這么多展覽,什么周年紀念,什么文化探索,品牌怎么這么多很文藝,甚至說很公益的活動。我說哪有品牌是慈善家,無利不起早才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明面說是培養我們中國人們的藝術情操,其實哪個不是培養他們自己的忠實品牌用戶,就我見過的幾次展覽紀念什么的,有的展覽的東西少的可憐,千萬不要以為他們是什么文化交流,哪個不是看著我們鼓鼓的口袋。
高舉文化大旗的Chanel這次的展覽叫做文化香奈兒,名字叫一個好聽,好像跟商業一點都不沾邊,雖然沒有目睹盛況,不過看報道各種宣傳,明星助陣,花費實在不少,它圖個什么,你說她就是圖個文化,打死我也不信,這個各種小三摯愛的品牌說是給這些人普及藝術陶冶情操,那真是對雞彈琴。
你說了,Chanel已經夠有名了,為啥還花這么多錢宣揚自己的名聲啊,根據Bain & Co.調查統計,現在中國Chanel是名列LV之后中國人最想要買的品牌,排在第二名也還好啦,不過這不是Chanel的心頭痛,讓Chanel郁悶的是能夠讓她躋身第二名的原因不是別的,而是她的No.5香水,其次才是那些有logo的手袋,而她賴以成名的小黑裙根本賣不到5%的比例。不甘心啊,放我身上我也不甘心,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人家LV賣一個上萬塊的包,她賣的卻是一瓶幾百塊的香水,如果這些認識Chanel,光顧Chanel的人來買的不是香水,而都是小黑裙,哪怕都是2.55的話,銷售額不是10倍10倍的往上翻。
當然Chanel你也知足,誰叫你起個名字都帶香字,沒把你定義到跟歐萊雅一個行業已經算中國人厚道了。當然為了這個事情,相信Chanel努力了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卡爾大爺親自來中國并且厚著臉皮跟中國人湊近乎,我們就能看出他們的誠意,看在錢的面子上,是吧。不過顯然卡爾大爺不是特別有成效,畢竟一個光會忽悠,基本沒什么設計大師看的上眼的老頭沒有讓中國千萬女性買單,他要是行的話也不至于自己的同名品牌Karl Lagerfeld長年占據打折場,所以Chanel終于還是把殺手锏拿了出來,那就是她們的老祖宗Chanel女士。
所以Chanel高舉祖宗牌位而來,原本想尊重一下,可這么高喊文化口號忽悠人,就沒有什么意思了,其實這么努力忽悠,不如把自家的質量提高上去,那據說是什么十幾工坊手工做出來的東西,質量居然還不如縫紉機的,想必買過的人都對胸前的珠片深有體會。
Chanel的故事就說到這吧,一個人一個故事,也不能管中窺豹,一棍子把所有辦展覽的品牌都打死,但是每個展覽的目的相信肯定都不會是陶冶情操這種理由,你如果用這個理由去寫申請辦活動,估計老板看完馬上拍屁股讓你滾蛋,資本家可以搞慈善,但慈善的目的更多是讓它擁有更多的資本。好像當年的Bvlgari,剛跟一票大亨們抱頭痛苦,禮數自己的艱辛換來同情,得到一筆資金,轉臉125周年歷史回顧展上就捐出近千萬歐元進行慈善事業,它有錢還是沒錢,你能懂嗎?
不過本著陶冶自己情操的目的去看看展覽總歸還是好的,可這些所謂的珍品中有多少藝術可尋我就不懂了,畢竟我就是個粗人,不懂啥叫藝術。Nigo在前幾天被收購采訪說了幾句真話,他說他就是想設計,真的不懂這些商業運作,字里行間看的出他的苦惱,能游走于藝術與商業間的天才又能有幾個。我那鐘愛的Jil sander如果懂得什么是商業,相信也不至于和Prada夫婦分道揚鑣,原因為何我不清楚,不過10年間幾易其主,Jil Sander的布料到底薄了多少你用手都能摸出來,這樣婊子下去,跟Raf Simons的牌坊又有什么區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