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想要在中國做得更好,就應該充分了解中國“二奶”和“小三”這一類顧客。
其實說白了,就是富人的情婦。根據胡潤報告,指出中國幾乎一半的奢侈品是賣給了二奶和小三的。
那么又究竟是誰在推動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的呢?要弄清楚這一點卻并不容易。
很多奢侈品品牌并不十分明白中國消費者會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來購買奢侈品。有些品牌會說:“這些顧客其實并不懂我們這個品牌,他們只是喜歡閃閃亮亮的名牌而已,他們只是一群暴發戶而已。”但其實事實要遠比這么幾句話來得復雜。
剖析中國消費者的生活形態,我們發現他們的情況與其他國家的消費者均有所不同。
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往往比世界其他國家的奢侈品消費者更加的年輕。其中有些人都是靠自己打拼得來的財富,但是他們的錢來自哪里卻無從知曉。
目前,國內的奢侈品消費每年總計90億美元,而且還在以20%的速度向前發展。
行業觀察家認為,有幾個重要的消費群體正在推動著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包括白領女性、企業家、還有那些二奶小三們。

恒隆廣場中庭
白領是中國增長最快的消費群體。根據調查研究。他們大多20多歲,月入不過400美元,但這些人仍然心想著要買奢侈品。這部分消費者將來會占據60%到70%的奢侈品市場。
再來說說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們,他們往往都是稍稍年長的男性,約莫40多歲,其中有15%的人居住在北京,有自己的公司,擅于投資理財。一般都有個幾塊名表、三四套房,每年出國幾次。

Gucci上海店
要把握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就不要低估這些客人,尤其是那些穿著隨便的40多歲大叔。人不可貌相,很可能他們就是山西的煤老板呢。而對這些老板而言,送給情婦們或者關系網里的傳統禮物當然就是奢侈品了。
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在中國辦任何事都少不了要送禮,曾經就有個成都的房地產開發商說他買了30個LV的包包送給自己的客戶。所以,在中國買奢侈品未必就是自用,一大部分是為了送禮辦事。
當然,還是有許多中國富人喜歡在國外購買奢侈品。東京、巴黎、紐約、香港都是最常去的購物場所。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國外的選擇更多,另外國內的價格要比國外貴20%到30%。這樣一比較,當然有些人喜歡到國外買奢侈品了
。
國外奢侈品若是想要占據中國市場,還需打開成都、沈陽這些二線城市。其次,還要認真做好公關,比如四川地震積極捐款等等。
今年中國市場熱賣奢侈品牌調查顯示,排名前五位的是Louis Vuitton、Chanel、Gucci、Dior和Hermès。
原文鏈接:
Profiling China's Luxury Consu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