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能手表行業有兩個不大不小的消息吸引了我們的關注。
其一,是某知名智能手表品牌雖然過去一直采用方形表盤設計,如今終于準備推出旗下首款“圓表”,并且還為這款新品取了個明顯看起來更高端,或者說“地位超然”的名字。其二,則是另外一家市占率更高的知名智能手表品牌,在此前接連推出了數代圓形表盤產品后,被曝光正在“認真考慮”推出全新的方形表盤產品。
乍看之下,這兩個消息反映出了不同廠商相關策略南轅北轍,似乎頗有種“相映成趣”的味道。但深入去思考背后的產品設計邏輯,這就變成了一個相當有歷史考據價值,同時也反映出智能手表自身定位變遷的有趣話題。有意思的是,當時間來到2014年前后,真正的“現代智能手表”開始出現時,第一批的這類產品也大多采用了方形表盤的設計。然而,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市場表現都不那么理想。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古早的“智能表”本就是面向電子手表的愛好者,屬于對自身用戶群體的“提純”,所以自然不會受到非目標群體的非議。但是后來的這第一批“現代智能手表”,目標卻是要取代傳統腕表的位置、面向更加大眾化的市場。所以絲毫沒有考慮自身顏值、不重視手表原本配飾屬性的它們,自然也就被市場教育了。比如,有的智能手表廠商會在主品牌上主打“圓表”方案,只有偏性價比的子品牌才有方形表盤的產品。
又比如說,還有的廠商雖然旗下所有智能手表都是“圓表”,但很明顯地將一些更傳統、更具裝飾性的造型元素,僅局限在高價型號上。對于價格相對低廉的產品,則會刻意地不設計表圈、表耳等細節,以使得其看起來更“數字化”。當然,從技術層面來說,圓形表盤的智能手表不只是看起來更“傳統”、更迎合大眾審美,由于現代的屏幕都是以對角線長度來衡量尺寸,所以這就意味著圓形表盤還具備最大化的可視面積,在宣傳層面也會有著一定的優勢。
那么,既然圓形表盤的智能手表造型又傳統、宣傳上有優勢,為什么現在還會有原本長期使用“圓表”方案的廠商,反而會切換到“方表”這個路線上呢?
因為方形表盤的智能手表,在功能層面客觀存在一些難以忽視的優勢。而這主要則是因為,如今的各種芯片、電容、電池等元器件多半都是方形的,因此方形的機身(或者說方形的電路板)更有利于機身內部空間的利用,可以塞下更大容量的電池或是更多的傳感器。而且當相關廠商開始為了更長的續航、更多傳感器改變他們智能手表的“基礎設計”時,其實這也就意味著相關產品本就會更偏健康、運動監測等專業用途,而不再只是一個時髦的、帶有大屏的“腕上飾品”。
換句話說,一方面這反映出目前部分消費者對于智能手表需求的改變,即他們變得更重視其作為“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的價值。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意味著敢于迎合這種改變的廠商(以及消費者),注定暫時還不是絕大多數。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