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定要說埃及和寶石有什么聯系,相信大家的印象大多止于古代埃及人對于珠寶玉石的極度熱愛。
古代埃及人,無論男女,都熱衷于佩戴項鏈、手鐲、腳鏈、皇冠和其他被賦予守護力量的首飾來進行自我裝飾,不僅為自己提供了保護,還彰顯了自己顯赫的身份與強大的財力。法老王更甚,手上佩戴鑲嵌著貓眼石的戒指、脖子上戴著紅色石榴石項鏈,即使去世后,這些首飾也會作為來生的珍貴財產隨著他們的遺體一起下葬。
寶石對于埃及人而言具有十分強烈的精神意義。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紫水晶、孔雀石、祖母綠、紅碧玉、瑪瑙、綠松石等等十數種彩色寶石都曾大量堆積于墓室中,每一種寶石都有其“非凡的作用”——比如孔雀石由于象征著智慧與洞察力而被制為荷魯斯之眼(the Eye of Horus)、紅碧玉被認為有助于人們安全地進入來世因此被鑲嵌在項鏈上隨身佩戴等等。
這一點從GIA發布的多篇文章中都得到了印證:古代埃及的人們深信佩戴石英可以防止衰老并將其作為護身符、會把白色藍寶石與太陽神荷魯斯聯系在一起、會從海岸收集美麗的條紋瑪瑙并將其作為護身符……
然而,產自埃及的寶石并不多,且大多礦區都面臨廢棄和枯竭。下面小南就帶大家來盤點一番,埃及產出過的那些寶石們。
在埃及有所產出的寶石中,最著名的莫過于祖母綠。
哥倫比亞(彼時稱為新大陸)是在16世紀20年代發現擁有豐富的優質祖母綠礦的,而在此之前,埃及曾是祖母綠的主要產地——更是祖母綠的最古老產地,沒有之一。
這幅插圖來自Frederic Cailliaud于1817年發布的考察報告,上面顯示的這個靠近埃及Sikait附近的古代祖母綠礦區,被羅馬人稱為“Mons Smaragdus”,也就是“祖母綠山”。
兩千多年前,古埃及的祖母綠礦床就為整個希臘及羅馬帝國供應著寶石——祖母綠與綠色綠柱石,早期的羅馬作家常常將該礦區直接地稱作“祖母綠山”。
在這一地區的古代采礦作業大多是沿著片巖層礦脈在深達數米的露天礦坑內進行,為了尋找地下礦脈,礦工們挖掘了許多深達100多米的豎井和隧道。
根據地質證據表明,這些礦床中的祖母綠在與泛非造山運動有關的區域變質活動中形成,且在很多方面與其他來自帶變質片巖巖石的祖母綠材料相似。
可惜的是,無論是Frederic Cailliaud還是著名的倫敦珠寶商Edwin Streeter,自1817年到1899年后,對于這一祖母綠礦床的數次開采結果皆不理想——無法帶來任何經濟利益,因此,埃及的祖母綠礦區便被放棄了。
除了祖母綠,埃及產出的橄欖石也值得被記住。
在全球博物館中展出的多顆大型精美橄欖石均在埃及紅海的Zabargad島上被開采出來,這種黃綠色調的寶石被埃及人稱為“太陽的寶石”,雖然偶有一些來自外星,但大多數橄欖石還是形成于地球深處,直到火山噴發才被沖到地表。
埃及人對于綠松石的熱愛想必不用多提,但同樣可惜,埃及的西奈半島曾是古代著名的綠松石來源,如今礦區已經枯竭。即使偶有產出,也都不大,且幾乎不會進入到公開的市場中。
曾經在埃及還有過紫水晶產出。中王國時期,探礦者在埃及東部沙漠的Wadi el-Hudi地區發現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紫色寶石來源。
隨后,法老將紫水晶原石帶回尼羅河谷的工匠手中,進一步精制、制成珠寶,并將這種寶石制成珠寶分發給公主與上層人士,一時間佩戴紫水晶珠寶廣為流行。
之后,隨著Wadi el-Hudi地區被遺棄,紫水晶礦也一并被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