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俞雷在新浪的博客,原文如下:
PPG的廣告鋪天蓋地,幾乎我在每一個出差城市都可以看到。這些無一不說明著這又是一家Buiness2.0的公司,新的商業模式,有風險投資的撐腰,慣于燒錢。
我試著在PPG的網站訂了一套促銷包的衣服,4件短袖襯衫,價格倒是便宜的,400都不到。這的確如PPG所言,價格只有商場同類產品的一半。
不過我的第一次PPG訂購的體驗并不是愉快的,星期天下的訂單,大概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的周三的時候才接到他們的改單通知,說是有款式沒貨了,于是更改訂單。結果過了一天,又接到電話,說又是沒貨,結果又是修改。如此這般弄的好不惱火。衣服來的時候,大概比PPG承諾的送貨到達時間晚了一周。這些問題無一不說明,PPG的供應鏈還不是完善的。
PPG是一家有別于普通服裝公司的"輕公司",他們只有500人,卻能日處理1萬件服裝的發貨,國內服裝業老大之一的雅戈爾現在也不過是1.3萬件。1萬件的訂單量,差不多意味著他們的月營業額有2000多萬,應收賬款的時間,估計在7--15天左右,大約是700萬到1000多萬左右。A/R取決于物流速度,因為是貨到付款。
這看起來是一家大有前途的公司。不過仔細分析的話PPG的生意模式還有幾大硬傷。雖然他們不需要渠道和店鋪的費用,但這樣的模式,可能高額的廣告費是不能省卻的。而且,PPG幾乎無法指望廣告只是一時轟炸,因為廣告只要一停,訂單也一定大幅度下滑。PPG還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是一家直郵公司。它的廣告主要投放在一二級城市和全國性的報紙上,毫無疑問,這些費用是高昂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認為PPG要持續贏利是困難的,一家年銷量預計才3億左右的公司,很難經得起這么大的廣告投放量。
我認為PPG下一步應該在各地開設自己的直營店鋪,把報紙廣告逐漸改變一些為DM,因為唯有這樣才可能有穩定的生意來源。而每家店鋪,也應該是每個地區的分銷中心,它可以加快物流速度。當然,直營店鋪的管理是個大難題,貝塔斯曼書友會也是在很多年之后才開始做書店的。但中國目前的市場狀況,可能這類型的"輕公司",各地的直營店鋪是發展的一個必然之路,光靠報紙廣告和網絡,顯然是不夠的。
FTD關于PPG的其他文摘、觀點:
我猜:PPG還能撐多久?
PPGsale.cn:Are you kidding?
Yes PPG or Not?
2007,"衫衫"不息——襯衫銷售網站Round Up
KU KU KA KI~PPG性感變身~!
輕公司
PPG的購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