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設計來自Studio EVA x CAROLA
我們的生產和消費主義模式已被打破。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我們一直致力于設計和制造盡可能多的產品,并讓大眾負擔得起,但這通常是以犧牲地球環境為代價的。世界各地的垃圾填埋場里散布著短波商品,它們從設計之初便注定了在下一個更理想的化身出現時就被迅速淘汰。
隨著激光聚焦于永續增長,所有行業的制造商都在不停生產,仿佛地球上擁有著無限的能源和物質資源。幾十年來,我們一直與產品快速進化與多樣化的經濟體系聯系在一起,然而長波商品的傳統特征,比如升級、維修和更新,卻鮮少被現代消費者考慮。
對于這種肆無忌憚的的浪費,時裝行業有著尤其不可推卸的責任。從成衣生命周期的開始到結束,多達35%的服裝原料浪費在生產過程中,57%的廢棄服裝最終被填埋。大多數材料都是無法回收的,諸如聚酯棉和尼龍棉之類的材料混合物,使得材料的分離幾乎不可能。即使聲稱是100%棉的產品通常也會受到聚酯縫線和標簽的影響而無法回收。服裝行業過快地生產了過多不可持續的服裝,我們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其扔掉。
“我們的做事方式正在達到極限,”Eva de Laat說。她是可持續紡織大師工作室Eva X Carlola的聯合創始人,也是Santoni材料體驗中心(Material Experience Center,以下簡稱“MEC”)的創意總監。該中心位于上海,是一個新型時尚實驗室和創意工作區,致力于激發服裝行業可持續和創新的解決方案。“我們從地球上獲取資源來制造我們所需的產品,但當我們不再需要它們時就把它們扔掉。這是一種消耗、制造和浪費的線性經濟。”
循環與去增長的烏托邦夢想
織物設計來自Studio EVA x CAROLA
企業超高的績效和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互相惡性循環,在Covid-19病毒的爆發后被揭露在大眾眼前。2020年的動蕩不安促使許多人重新審視他們的生活和商業方式,也讓一些人走向截然不同的模式,即經濟增長退居次要地位、追求更可持續的體系。Google的數據顯示,光是今年4月22之前的三個月里,“我如何過上可持續的生活?”的搜索量就增加了4,550%。
這種向更加有意識的“新世界”轉變的趨勢要求企業致力于“去增長”,并實施更多的循環生產系統,從而將消費轉向內部,形成一個整體的、牢不可破的循環,既能節約材料和能源,又能減少污染和浪費。在這個完美的世界里,所有的新產品材料都能被回收和生物降解,制造過程能實現碳中和,產品壽命將延長,廢棄的物品也能被重新運用于系統中。
盡管沒有做出任何堅定的承諾,但全球一些大公司至少開始考慮更可持續的未來。“我們希望有一天在不從地球上開采任何新材料的情況下制造產品。” 蘋果在其2020年進度報告中表示。瑞典家具巨頭宜家在其網站上表明:“宜家從一開始就致力于將我們所有的產品設計成100%循環,只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并在我們的供應鏈中發展循環能力。”
這一新生的運動可能會給時裝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麥肯錫&BOF在Covid-19期間的時尚趨勢更新數據來看,美國和歐盟15%的購物者希望未來購買更具社會可持續性和生態意義的服裝;Levi’’s已經采用20%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牛仔布生產511牛仔褲,并承諾到明年,80%的牛仔褲將成為其可持續節水項目的一部分,該計劃自2011年以來已累計節約35億升水;The North Face, Club Monaco, Stella McCartney以及Helly Hansen也都采用了杜邦公司的環保型高性能纖維Sorona。與尼龍材料相比,該纖維在制造過程中能耗降低30%,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3%。這種柔軟有彈性的材料也是部分植物性的,并且可回收利用,比一般的合成材料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
然而,時尚界卻鮮少有這樣的閉環模型:所有的材料都可回收、可生物降解、無碳足跡。要實現這一目標,同時改變服裝的制作和使用方式,重要的是要重構時尚界目前的一次性理念,朝著一種更具思想性、恢復性和再生性的商業模式發展。而這一切都始于設計師。
“根據研究,80%的可持續性問題是在設計階段提出的。” Eva de Laat說,”在MEC內,我們旨在彌合這一差距,并朝著開發有意義,有價值且長壽的新的創意、材料和產品的過程而努力。“
由線而生
盡管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需要遏制他們的消費主義,但這僅能占能源消耗的一小部分。真正有意義的變革必須來自時尚和紡織業本身,尤其是在設計階段。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產品的經濟壽命決定的,當產品更換比維修便宜時,消費者便會選擇將其丟棄。雖然消費者的習慣也必須改變,但在沒有可行的替代選擇的情況下,妖魔化末端的用戶并無好處。因此,設計師有責任塑造一個更加循環的未來。
上海MEC旨在 “從紗線和機器開始” 在時裝行業實現這一目標。為了打造更具價值和更耐用的產品,我們專注于倡導一種逆向的設計方式,即在材料、機器和工藝之間反復試驗,從而使服裝的一針一線、每處剪裁都是為消費者量身定制的。
在這個擁有一系列超現代會議室和極簡主義的工作空間中,有一些世界領先的紡織品制造技術,能夠激發來自不同專家的對話和靈感:一個紗線庫;一個由機械臂控制的樣品檔案館,存儲了超過2000個面料樣本,幾乎可以進行任何用途的重新配置;還有一個Santoni和Lonati的圓形針織機組,通過生產一體式和無縫面料,最大限度地減少面料的切割和浪費。希望通過這些工具,設計師能夠創造出更具生態可行性的產品,從而優化生產過程,并讓產品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時尚界的一些大牌已經與MEC合作,使用天然材料生產高性能產品,從而減少污染和浪費。Woolmark的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美麗諾瑜伽系列和Lenzing 的6 To 6節水的、可分解的睡眠靈感系列均與Santoni、Studio Eva x Carola、Suedwolle Group和MEC合作設計。
為了保護我們星球的未來,時裝和紡織業需要改變,從一種工業化模式轉向一種循環模式。環保和高附加值的產品應該成為標準,而不是例外,因為消費者別無選擇,只能做出這個更好的選擇。MEC希望它能幫助制造業朝著這個“新常態”邁出第一步,但它也承認這是供應鏈的每一環都必須接受的挑戰。“這是一個不能也不應該單獨完成的過程,” de Laat說。“正是通過分享、建設、激勵和重新尋找不同的方式和意義,我們才能利用創造力,并希望能為變革做出小小的貢獻。”
織物設計來自Studio EVA x CAROLA
關于MEC
針織機械領導者SANTONI與設計師Eva x Carola合作于2020年在上海金山正式開設了全新面料體驗中心(Material experience center) 。
MEC的主要目標是:激發靈感、構思創意,實施想法和共享知識。其首要目標是幫助創建一個更加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紡織行業。MEC重視并鼓勵合作,提供一個專門的空間來會見主要的行業參與者,并致力于開發未來的高性能針織物。它將成為一個集結點,行業中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品牌、制造公司和紗線供應商可以在此聚集。
地址:中國上海市金山區山陽鎮山富東路111號
關于SANTONI
圣東尼(上海)針織機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無縫針織機械的領導者。2007年,推出了突破性的“無下沉”技術,跨越了新的領域。如今,圣東尼上海將其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擴展到大圓機和襪機的生產。公司以研發為核心,將行業內最知名的領導者與覆蓋范圍最廣的針織面料生產機器結合在一起,涵蓋了多個多元化領域,其中功能性服裝是最終趨勢,包括品牌,制造商和紗線供應商。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