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一國經濟最主要的驅動力之一。綜觀發達國家的發展史,消費的增長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美國為例,在拉動美國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居民消費長期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早在上世紀中葉,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就超過了60%;此后更是居高不下,2017年這一比重達到68.4%。相比之下,我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尚且不到40%。中國央行行長易綱也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已主要由國內需求推動,消費和服務業成為主要驅動因素,對外盈余不斷縮小。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數據也充分證明了這一結論,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創下歷史新高。在政策層面,也不斷有鼓勵消費的信號傳出。10月初,國務院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的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不斷提升消費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表示“在國際環境不穩定的當下,擴大內需將會成為未來推動國民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抓手。”
盡管我國居民的消費升級浪潮已經席卷而至,消費也已經取代投資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處在“有錢不敢花”或者“無閑錢可花”的狀態。究其原因,付一夫認為,國人的消費潛力目前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要發揮國內消費市場的活力,可以從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商品供給質量以及支持居民消費信貸等方面入手。
美國經驗已經充分證明,消費信貸是擴大居民消費的有力手段。但同時美國教訓也表明,過度放貸會引發金融系統危機,對經濟造成危害。因此我國在推動信貸產品創新、完善信貸市場時要量力而行、適度發展,做到更加嚴謹地評估消費信貸創新的可行性,力求風險在可控范圍內,同時加強監管,避免行業亂象的叢生與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我國消費金融行業起步較晚,但近幾年發展較快。在市場快速擴容,監管滯后的情況下也出現了種種亂象。在2017年監管加強后,消費金融市場迎來了健康發展趨勢,頭部平臺的優勢更加凸顯。付一夫認為,一款好的消費金融產品,至少應具備兩個特點:第一,能夠滿足廣大消費者日益增長與豐富的消費需求,這需要產品具有豐富的消費場景;第二,能夠基于大數據分析、反欺詐技術的風險識別系統等手段來實現風險管理全流程的覆蓋和控制,以及全渠道的資產質量管理機制,從根本上完善消費金融產品的風控體系。從這個角度看,依托于大型電商平臺發展起來的消費金融產品顯然更有競爭力。
以蘇寧金融旗下消費金融產品任性付為例,它不僅具有電商消費金融產品的特性,還依托于蘇寧豐富的線下實體業態構建了獨有的O2O應用場景,讓消費者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能輕松使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風控體系,據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趙一洋介紹,蘇寧任性付在風控方面也具有優勢,通過對蘇寧線上線下積累的海量用戶信息、地理位置、消費行為進行建模分析,蘇寧任性付已經具備了對客戶信用質量進行高效評估、科學授信的能力,借助自主研發的人臉識別和大數據發欺詐系統等,能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給用戶極致的消費體驗。
據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嘉寧預測,未來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將有兩個明顯趨勢,一是各個消費金融機構將更加緊密圍繞自己背后的平臺進行產品的規劃和布局。二是消費金融產品將會向低線城市和農村市場滲透,這是新的藍海市場。他同時指出,在市場趨于規范的環境下,頭部公司應該積極擁抱監管,踐行行業自律,輸出風控經驗,幫助全行業提高抗風險能力,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享受優質的金融服務。
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雙11購物節中,幾位研究員都預計消費金融產品將迎來需求端的提升,在線上線下融合趨勢愈發明確的今年,不少線下商家也將加入到促銷的行列,能兼顧線下場景的消費金融產品將獲得消費者更多的青睞,以后無論是上網還是上街,消費金融產品都將伴隨在消費者左右。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