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夏上海時裝周落下帷幕,這也是DFO Showroom的第八季。2014年初也在《周末畫報》,我曾發文《SHOWROOM的中國機會》,談到了國外成熟Showroom模式和中國已經產生的萌芽。當年4月的2014秋冬上海時裝周期間在上海新天地時尚一個空置的鋪位,DFO推出了第一季,100多平米11個品牌。不約而同,時堂也在那一季推出。到了10月Ontimeshow也開始推出,來年4月由上海時裝周主辦的Mode展亦開始展開,里面集合了十幾家Showroom。接下來的幾季,Showroom層出不窮,以各種方式野蠻生長,優勝劣汰。上一季,時堂和DFO加入上海時裝周官方日程,這一季Mode、Ontime、White、時堂、DFO、Tube、alter皆進入時裝周官方日程,展覽面積超3萬平米,共同打造起亞洲最大時裝訂貨季。
還記得在Mode展推出前曾參加時裝周組委會的內部研討會,當時我提出如果與四大時裝周對比,上海的目標不應該是紐約、倫敦、米蘭,而應該是巴黎。紐約主要面向美國國內市場,倫敦創意為王商業不強,米蘭以意大利品牌為主,巴黎則是全世界的品牌蜂擁而至展示形象獲取訂單。四年一屆奧運會一屆世界杯,經過四年發展,不夸張的說現在的上海時裝周可以說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設計師品牌過來搭臺唱戲,為了站上中國市場這一最大的風口。
過去的四年國內中高端零售市場發生巨大變化,曾經認為只可能存在于一二線城市的買手店開始向三四線城市延伸,百貨店的調整還將持續,購物中心和城市綜合體成為消費主流。正如十九大報告指出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于這些美好生活需求的滿足,顯然需要走一些中國特色的道路,照搬國外模式或經驗,是無法在國內獲得成功的。
Showroom是買家與品牌之間的橋梁,在巴黎很多Showroom只需承擔展示作用,商務能力并不強,后期的溝通甚至大多由品牌和買家直接對接。但是在上海在中國,除了展示,更要考驗銷售、客服、物流、陳列和培訓等綜合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對中國以及各區域市場的深刻理解與洞察。
Mode展參展以Showroom為主,以展會形式呈現,Ontime和時堂都是展會,展會的主要作用是marketing,考慮到上海的巨大窗口作用,marketing的作用會進一步增強。作為類比的國內最大服裝面料展Intertextile的展位每季都是爆滿,晚一些報名往往就一鋪難求只能干瞪眼。參展的企業并不指望在展會上能獲得多少新客戶,而是一種企業實力的體現,同業交流的場所。Mode的復展率超過70%,Ontime和時堂也積聚了一批忠實參展品牌。
DFO、Tube和alter三家則有明顯的風格劃分,側重各有不同,以買手店起家的alter所展示的品牌明顯帶有創始人Sonja的風格基因,Tube集合了大量新興設計師品牌,面向Z世代。DFO則堅持走市場導向,從第二季開始展覽面積突破1000平米,參展品牌超過40個,走規模路線。由于場地要求較大,展期長,又需要在市中心區域,過去三年輾轉于思南公館、復興Soho、外灘Soho和四行倉庫。本季開始由于各方面條件成熟,DFO于常年展廳所在地新天地黃陂南路751號上海紡控的尚街Loft園區舉辦新一季訂貨會,Showroom的場地、規模和可擴展性很適合目前的發展需求,未來可以在策展上有更多的施展空間。
品牌組合方面,PORTSPURE、UNGARO、MANISH ARORA等國際品牌和BY FANG、REINEREN、YOEYYOU等中國設計師品牌均取得了穩步增長,在LABELHOOD走秀的CYNTHIA & XIAO讓更多國內買家認識,品牌的套頭衫亦成為買家最愛,即看即買的YARVE雅蘊也為那些希望秋冬補充貨品的買家有了選擇,與ATERLIER SWAROVSKI的合作亦進入第三季。
展望未來,Showroom已成為中國時尚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家Showroom與Trade Show展會的不同市場定位與擅長使得品牌可以找到最合適的平臺來拓展中國市場。
對于DFO來說,Showroom平臺逐漸完善的同時也希望能幫到更多有才華的設計師將品牌建立起來。隨著DFO常年展廳擴建為三層獨棟的DI:LOFT,也將上一季推出的DADASHOW展會常態化,為那些尚無法進入DFO商業體系的品牌提供一個更完善和持久的展示、培訓、孵化的場所和服務。具體來說,對于那些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根據其品牌定位邀請更有針對性的買手、媒體進行推介和公關,同時對品牌進行培訓,使其更了解中國市場的喜好和動向,此外亦會讓品牌設立POPUP STORE傳播品牌精神獲取消費者反饋。我們相信通過這一項目可以讓品牌少走很多彎路,更快跟上中國市場的發展步伐。
本文轉載自《周末畫報》第985期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