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秉承學校“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人優我精”的十六字辦學方針,不斷實踐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我們堅持不懈的實踐以“大師領銜的原創工作室教學、學分制與項目制教學、校企合作與國際合作教學”的辦學模式。為社會培養創新實踐型、寬口徑復合型與國際型人才。
2016年5月16日14:00時,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2016屆“陽光杯”畢業設計作品聯展暨優秀畢業作品頒獎禮于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拉開帷幕。
本次畢業設計作品展的主題為“壹陸/綻放”,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服裝藝術設計方向、纖維藝術設計方向、時尚設計與傳播方向、時尚表演與推廣方向)、工藝美術專業(玻璃與陶瓷設計方向、珠寶與飾品設計方向)、二個專業六個方向的182位學子為觀者呈現一場視覺盛宴。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在李柯玲院長主導下,圍繞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院校”的辦學目標,始終貫徹“十六字”辦學方針,牢固樹立“以改革創新求發展”的教育觀念。積極探索和實踐“以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大師領銜原創工作室教學”、“以寬口徑復合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學分制與項目制教學”、“以市場化、國際化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校企合作與國際合作辦學”的三大核心辦學模式。同時按照學校“應用研究型”的辦學目標,努力提升學院科研實力。如,圍繞“中高齡時尚服飾研究”,以建設“銀色論壇、銀色網站、銀色教育、銀色沙龍和銀色走廊”為目標,建設該領域產學研協同研發平臺。
近年來,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學院在上海藝術設計類院校中已嶄露頭角。2016屆畢業設計作品是學子們四年大學的專業積淀與藝術表達,也是我們教學積累與改革的“繽紛綻放”。本屆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將“時尚”融于“實用”,尋求“藝術”與“市場”的結合。
學生作品的靈感來源、設計構思、作品呈現,無一不體現著學生對于社會、市場與人的細致觀察、專業調研與深度思考,同時也展現出90后新生代設計人獨特的創意與良好的動手能力。畢業設計作品中對于傳統文化承繼的研究與思考,對網絡時代熱點文化的關注,對人體健康、環境健康的表達,也體現出這一代學生的精神風貌。而作品創新性、完整度與市場成熟度得到社會的認可,正是我們堅持不懈踐行“大平臺、模塊化、項目制、國際化”辦學思路與教學改革的成果。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2016屆畢業設計作品聯展共包括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工藝美術設計專業兩大專業群。其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分為服裝藝術設計、纖維藝術設計、時尚設計與傳播、時尚表演與推廣四個專業方向。工藝美術設計專業分為玻璃與陶瓷設計、珠寶與飾品設計兩個專業方向。以下為2016畢業設計作品聯展各專業方向詳情。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π·纖語纖生·新界·M-12
時尚設計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由袁仄教授擔任學科帶頭人,專業包含服裝藝術設計、纖維藝術設計、時尚設計與傳播、時尚表演與推廣四個專業方向。該專業借鑒國外院校藝術類課程設置體系與教學模式,對專業方向、教學課程模塊規劃、課程設置、師資建設、教學方法和工作室建設等進行全方位調整和完善。借助國際合作提升師資隊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力求將先進的辦學經驗和方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跨越式發展。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以“國際合作課程”為抓手,探索“國際師資+企業項目+課程”的教學模式,以企業項目搭建國際教育合作平臺,提升教學質量并帶動青年教師團隊的培養。同時逐步探索“項目為主線、大師為主導、教師為主力、學生為主體”的國際合作模塊課程教學方法,注重抓好課程設計、教學組織、教學評價和展示等環節。提升國際合作課程的立體成效。逐步建成“雙向”交流合作平臺,以教師互換、互訪、學生互學、互動等方式,探索更開放更有效的國際合作交流方法。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與行業企業密切交流。已經與江蘇陽光集團、浙江夢森服飾有限公司、浙江華之毅時尚集團、青島紅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喬治白實業有限公司、上海麗嬰房嬰童用品有限公司、上海打樣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華翔羊毛衫有限公司、日本島精機制作所、上海歡樂谷、時尚谷等企業建立了合作教學基地。
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第一屆“匯創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意作品大賽中共送選十套服裝,最后捧回兩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五項三等獎。“匯創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意作品大賽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創辦,作品征集包括60余所高校。2016屆服裝藝術畢業生孔越的作品入圍2016年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大賽“漢帛獎”。“漢帛獎”是目前中國最高水準的設計大賽,同時也是國內唯一國際性的創意服裝設計大賽。每年的賽事是中外媒體、中外服裝產業界、服裝教育界極為關注的焦點。纖維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2015年中國國際面料創意大賽中也再次取得佳績,共有22人次獲得了獎項,三位同學獲得單項獎、三位同學獲得優勝獎、16位同學獲得優秀獎,我校獲得優秀組織獎。中國國際面料創意大賽是中國紡織行業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紡織面料創意設計專業賽事,是紡織面料設計新秀展現設計水平的行業平臺。
此外服裝服飾設計專業學生還在美國時裝藝術基金會國際時裝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服裝立體裁剪大賽、上海國際數碼印花創意服裝設計大賽、澳門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等多賽事中獲獎。
服裝藝術設計—— π
π, 圓周率,無限不循環小數。數字的無限組合代表著服裝設計的無限可能:以有限的材料進行無限的設計。寓意當下年輕設計師不斷思考、創新與探索為設計、為生活創造無限時尚的可能。
服裝藝術專業負責人張潔老師指出,該專業旨在培養學生獨立的設計思想、豐富的創意思維、充分的藝術表現力與服裝制作能力,為社會培養能適應國內外服裝行業發展和競爭需要的開拓進取型設計人才。教學主要從藝術表現、創意思維、實踐操作、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多層面、多角度培養服裝設計領域的新型專門人才,以滿足社會對具有符合國際視覺藝術發展趨勢,適應當代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發展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要。
2016屆以“π”為主題的畢業設計聘請美國伍德伯里大學的Kathryn教授擔任主課教師,開設針對畢業設計的國際合作課程,進行開題創作指導。Kathryn教授帶來了美國服裝設計教育的理念,在教師團隊的協助下,與中國市場相接,引導學生創作出具國際化、市場化的設計作品。該屆畢業設計作品充分展現“實用”與“時尚”這兩大特征,并兼具設計感、創新性與成衣化的特點。學生作品主題多元,注重面料選擇與再造,廓形設計創意與實用兼具。作品匯報充分體現品牌成衣設計與藝術創意的交融。
此次畢業設計得到江蘇陽光集團的鼎力支持。江蘇陽光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精毛紡生產企業及高支薄型精紡生產企業及高支薄型精紡面料生產基地。集團通過ISO9002及ISO14001雙體系認證,是國內生產規模最大、技術裝備最好、花色品種最多、工藝品質最優、產品檔次最高的精毛紡面料、服裝生產基地,生產規模列世界第三。同時,江蘇陽光集團積極履行作為民族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全力支持高校教育。
畢業設計展演邀請到時尚設計學院學科帶頭人袁仄教授、陽光集團陳國營總經理、意大利資深時尚顧問SERGIO FACCIN、設計師周睿,KAKO設計總監張雪擔任評委,讓業界專家人士以更廣闊的視野來審度同學們的創作作品和該學院的教學成果。
學生作品的創新性、時尚感、設計感、系列感與市場成熟度得到評委們的認可。資深時尚顧問SERGIO FACCIN認為,學生的畢業作品的設計水平已可與多數法國時裝院校齊平。
纖維藝術設計—— 纖語纖生
纖,纖維,亦指纖手;語,言也,所言乃設計理念與藝術夢想;生,指2016屆纖維藝術設計的畢業生,又寓“重生”。
纖維藝術設計專業是時尚設計學院服裝服飾設計專業的三大專業方向之一。纖維是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的源頭,時尚設計學院纖維藝術設計專業在專業負責人張嵐老師的帶領下向國際同類專業看齊,將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目標定為紡織品設計、服裝面料設計、室內軟裝設計、藝術裝置設計、藝術裝飾設計五大方向。五大培養方向以纖維材料為基礎,輔以工藝進行創意設計。
纖維藝術設計的專業課程教學持續不間斷進行改革。注重課程教學手法的多樣化,多課程間的銜接,以及實踐同一課程多教師合作授課的教學模式。如,張嵐老師的面料課程采用染、繪、燒、縫、繡、粘等多種手法,并結合電腦軟件進行面料創作。如,夏曉潔老師的設計課與孟祥令老師的工藝課銜接,學生可以從二維的圖稿設計到三維的成品實現,實踐整個流程。如,由詹瑾老師與楊天奇老師合作的服裝通用設計課程,詹瑾老師是日本神戶藝術工科大學畢業的工學博士,課程偏重通用設計原則的環節,楊天奇老師是倫敦藝術大學畢業的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側重面料設計與服裝設計環節。
2016屆纖維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從三年級下半學期開始前期調研,分析畢業設計的可行性,提前進入畢業設計環節。9月專門開設纖維主題設計課程為同學們作預開題。開題、答辯過程要求低年級同學旁聽,以便提前了解畢業設計的流程,可以將畢業設計的構想帶入課程,老師可以在課程中給到學生建議,以提升作品的高度。
“纖語纖生” 2016纖維藝術設計畢業設計展力圖打破纖維在不同設計品類間的界限,將纖維的設計應用發揮至極。同時尋求藝術與市場的平衡。從家居產品、服裝與配飾、藝術裝置、裝飾等領域全方位展現纖維藝術設計學生四年間的學習成果。設計創作中鼓勵學生獨立完成自靈感攫取至實物制作的整個過程,以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學生在創作中過程中,有的深入侗族聚居區學習織布,有的遠赴黔東南拜名師學習植物染布,有的不辭辛勞到民間走訪緙絲名家;有的在企業踏踏實實進行工藝實踐。
24位纖維藝術設計畢業生的作品既有充滿表現力的藝術裝置,又有符合商業需要的家居與裝飾設計;既有對傳統文化承繼的思考與實踐,也有對當下網絡時代熱點文化的審視與應用。充分展現出本屆學生的扎實基本功、創新能力與獨立思考的精神。
時尚設計與傳播——新界
新,乃前沿;它指向當下與未來。界,卻無界;它彰顯視野與境界。 有心而新,無界而界。以有心成就“新”,以無界創就“界”。
時尚設計與傳播專業方向主要培養具有時尚敏銳性和多元化綜合素質、具備較強的時尚設計知識、時尚傳播理論及應用技能,能從事時尚品牌推廣與策劃及管理和時尚傳媒等相關的高級應用型技術管理人才。時尚設計與傳播專業負責人呂品老師認為,時尚設計與傳播專業的學生應能順應產業需求,多元化發展,力爭成為國際時尚業界綜合型人才培養的基地。
除基礎教學外,時尚設計與傳播專業注重實踐性教學,主要包括:國內外知名服飾企業與品牌實習、設計師工作室實習、國內外知名公關活動公司實踐、時尚活動項目合作、市場調研和時尚咨詢、設計工作室項目設計、各類時尚機構實習、校企合作項目實踐性環節。如與TOKIDOKI、PAULFRANK、PANCOAT、EP雅瑩、CORTOMOLTED和SHAOO等知名品牌密切合作。參與馬興文工作室ELLE華藝之夜、別克系列活動、上海高定周、上海時裝周等時尚傳播活動。
此外,專業聘請倫敦藝術大學中央圣馬丁學院的DAVIES HYWEL教授參與學生的畢業設計。聘請國際資深時尚顧問SERGIO FACCIN先生參與授課,SERGIO FACCIN先生連續12年擔任意大利知名女裝牛仔品牌MISSSIXTY,并常年與國際一線時尚品牌合作。畢業生多就職于時尚設計、時尚管理、品牌推廣、時尚營銷、時尚文化傳播、時尚活動策劃與組織、時尚傳媒等行業。
2016屆時尚設計與傳播專業的45位學子,將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環保循環等理念應用于畢業作品設計,暢游古今中外藝術門類,在古老的東方探尋傳統之美,用時尚的方式詮釋詩經之風、漢服之美、禪宗之靜、神獸之威、水墨之靈……
在這里,自然與都市、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一切可能與不可能相遇。他們展開日漸豐滿的羽翼,于視野遼闊處,觀察當下,放眼未來。用他們青春的心、獨有的視角與設計理念、新時尚、新藝術、新境界呈現當下以至未來的生活理念。
時尚表演與推廣——M12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表演專業時尚表演與推廣專業以培養時尚表演、活動組織與策劃、文化傳播與推廣兼備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該專業逐步在課程體系、教材建設、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形成完整體系,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扎實推進學分制改革,使學分制教學真正實現“激發學生興趣、學生自主選擇、教學成果顯著”的核心價值。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外有影響的大賽、展覽等社會活動,激勵學生的創作熱情和提升專業能力,擴大學院在業內的影響。
時尚表演與推廣專業在負責人趙宏偉老師的帶領下積極尋求和鞏固校企合作,探索為企業服務同時提升教學的“雙贏”模式,注重企業需求,在課程設計上與企業需求相銜接,使“企業得益和學校培養人才雙贏”。該專業與上海伊麗模特經紀公司已經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伊麗模特經紀公司將利用中國和歐洲的專業團隊組織策劃特別項目,利用專業資源參與時尚表演與推廣專業的建設。
時尚表演與推廣專業的同學受邀赴美參加舊金山安老自助處成立五十周年的慈善義演,演繹陳逸飛先生的油畫作品。學生參演上海戲劇學院壓軸大戲“著色”造型秀。同時也在深圳時裝周、上海時裝周、倫敦時裝周的秀場上均有精彩表現。
“M-12”以Model為創作主題,同時含有“Memorry”與“Modern”之意。時尚表演與推廣專業的12名同學以設計師與模特的雙重身份,向大家展示50余套服裝創作及大片。所有準備工作均為同學獨立策劃、執行,涉及多個領域。其中包括布展設計,服裝設計,化妝造型設計,色彩搭配等領域,顛覆了外界對傳統模特行業局限性的偏見。“M-12”是12位學子四年知識的回顧與總結,也是對時尚精神的認知表達。
工藝美術專業 逾火薪生·飾域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工藝美術專業由李遊宇教授擔任學科帶頭人,包含玻璃與陶瓷設計、珠寶與飾品設計兩個專業方向。工藝美術專業“以工作室為軸心”的教學模式,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該專業構建了以工作室為特色的項目制課程體系,倡導科學與藝術、時代精神與個性設計、教學方式與培養目標的多方融合。并逐步在課程體系、教材建設、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形成完整體系,以將工藝美術專業建設成國內一流學科為目標。時尚學院工藝美術專業成為2016年首批上海市屬高校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
工藝美術專業在在第一屆“匯創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意作品大賽工藝組大賽取得了優秀成績。其中,玻璃與陶瓷專業學生中共捧回兩項一等獎、四項二等獎、八項三等獎。珠寶與飾品設計專業學生共捧回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工藝美術專業兩個方向的學生還在中國高嶺國際陶瓷藝術大賽、第三屆“恒福杯”全國茶具創新設計大賽、上海國際陶瓷柴燒藝術節、“中金杯”全國黃金首飾設計大賽、上海新銳首飾設計大賽、上海國際首飾大賽等賽事中頻頻獲獎。
玻璃與陶瓷專業——逾火薪生
玻璃與陶瓷專業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漢光陶瓷創始人李遊宇擔任學科帶頭人,同時聘請國內外名校專業教授、工藝美術大師、國內外藝術家、專業技術人員授課。
該專業在江西景德鎮、山東淄博、江蘇宜興、上海等陶瓷產區設立合作機構,在專業教授的指導下,帶領學生采用團隊合作的形式開展產品設計。同時這些產區也是本專業的教學實習基地,為師生們提供技術資料、材料加工、生產指導等方面的支持。優秀學生還享有進入當地著名企業工作的優先權。
2016玻璃與陶瓷專業畢業設計創作分日用瓷造型、傳統拉坯、陶瓷裝飾以及玻璃四個主要方向。同學們在創作中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嘗試突破傳統的限制,尋求創新與傳承的平衡。作品借助各種表現手法的綜合運用,詮釋“傳承與創新”的理念。多元化設計理念與創新使文化傳承綻放新的活力。
以“逾火薪生”為主題的2016屆玻璃與陶瓷的畢業設計創作中,有經由異形與傳統造型的碰撞詮釋日用瓷未來的發展,著重探索日用瓷的審美與功能;有基于傳統拉坯成型工藝的創意改新,探究鈞瓷、青瓷釉色發展的衍生性;有依據市場的需求及商品的呈現對裝飾圖案在陶瓷實用器具的應用設計;玻璃語言在生活中的闡述和運用也是同學們思考的重點。32位學子的作品既不失傳統玻璃、陶瓷的韻味又具有現代設計的美感,體現著實用性和藝術性融合。這是學生對大學四年的總結,也是本專業一直堅持“以工作室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成果,更是專業建設發展的新開端。
珠寶與飾品設計專業——飾域
時尚設計學院工藝美術專業珠寶與飾品設計專業由原老鳳祥首飾設計師、《上海工藝美術》雜志責任主編、杰出首飾設計師龔世俊擔任專業負責人。專職教師均具有海外學習背景,同時聘請業界大師進行授課。該專業實踐校企合作的“產學研”教學模式。聘請業界設計研發資深設計師和設計管理層精英以單元授課和專題講座等方式參與教學。
該專業依托“工藝美術界人才孵化基地”的項目,實踐校企合作的“產學研”教學模式。專業項目直接對接專業,派遣學生進入企業進行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等。珠寶與飾品設計專業堅持以藝術性、工藝性、實用性為建設專業的基本方向,為社會培養珠寶首飾的專業人才。2016年,珠寶與飾品設計專業建立了“星工產學研中心”,打造產學研項目典范。
2016屆珠寶與飾品設計專業畢業設計作品,力圖從本質上詮釋珠寶首飾作為人體裝飾的最大可能性。強調滲透與互通、材質與工藝,進而形成設計形態的多元化與廣闊性。傳統工藝與當代觀念在這里發生碰撞,豐富了現代商業首飾的課題。如:漆器工藝、花絲鑲嵌、傳統刺繡、金屬編織、陽極氧化等工藝在畢業設計上的應用。盡管學生的作品仍然有不夠圓融的地方,但學生對于作品的功能性、藝術性與情感都在設計中呈現。作為大學教學的執行者,我們包容學生作品的“不圓融”,允許甚至有意的讓“錯位”發生。因為創新性的思考是學生專業能力日趨精進的動力之源;創新能力的培養才是SIVA的靈魂與民族的希望。
學生經過四年以“工作室為軸心”的教學體系的磨礪,設計理念經由雙手在實踐中得到實現。本次畢業設計即是充分的證明。將設計理念通過實踐變為成品,這正是SIVA珠寶首飾設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核心。這一件件畢業設計作品,它們不僅僅是一件首飾,它們蘊涵著2016屆珠寶與飾品設計33位學子四年大學學習與生活,它們承載著留戀,也承載著90后年輕一代的自我訴說與對未來的期望。
結 語
2016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又迎來豐收年。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2016屆畢業的182位學子們正如這初夏的嬌陽,必將燦爛的綻放。這些即將邁出大學校門的學子將是未來設計界的新星。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設計學院將繼續踐行“大平臺、模塊化、項目制、國際化”的辦學理念,不斷提升教學品質,堅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設計潛能,引導學生將創意設計與市場進行有機融合,為社會培養更多創新實踐型、寬口徑復合型與國際型人才。
期待2017年再會……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