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人人一部手機的時代,我堅持認為男人需要一塊好手表。有人說,手機上能看時間,為什么還需要手表?你可以請求女同胞解釋一下,用超市購物袋也能裝東西,為什么還要花上萬元去買豪華包,而且多多亦善?維納斯雕像既殘廢又占空間,卻被奉為上品, 為何?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字跡潦草且數處涂抹,卻被尊為神品,又為何?

任何發達的交通手段都無法替代雙腿,任何先進的縫紉工具也無法淘汰縫衣針。毋庸置疑,從實用的角度看,手表在目前仍然是最方便、最可靠、最通用的計時工具。
很多場合,你別無選擇,只能使用手表掌握時間。比如說,參加全國聯考、各種職業資格考試,參試人員不允許攜帶手機,考場內也不一定有時鐘,要想把握好節奏,只能佩帶手表。你可能會說,哥不考試已多年,這一條不適用。那么,再想像一下,你外出面見客戶,參加面試,或者去面試別人,在眾人眼前公然地掏出手機看時間,既不體面也有失風度。如果你佩帶著手表,只需優雅地伸伸胳膊,不經意地掃一眼,輕松實現進退有據。
有些極端情況,你必須依賴手表。眾所周知,電子產品沒有機械產品可靠,在酷暑或者嚴寒的氣候環境下,手機要么無法開機,要么不能正常使用。像高空跳傘、極限漂流、深海潛水、高速賽車這類的極限運動,更是專業計時手表的天下,你不太可能有機會,從衣兜里從容地挑出手機看時間,然后再啟動或者停止秒表。你可能不屑一顧,說哥不玩這些“高大上”的運動,也不會涉足那些極端氣候地區。別急著反駁!夏天去海里或者湖里游泳,冬天去郊區滑雪,很接地氣的運動吧?佩戴一塊運動手表,會方便許多。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位高級理財經理,或者是一位投行的分析師,伸出空空的手腕與貴賓客戶握手,多少有些底氣不足。我們不能否認,古今中外,有些人出于職業或者身份的需要,必須“裝逼”,而手表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裝逼”利器。它能使人們對于佩戴者產生守時、專業、誠信、品味之類的心理暗示,讓書卷氣的人更顯儒雅、令個性張揚的青年愈顯活力。
退一萬步講,無論你是一尊粗糙爺們,還是一枚文藝騷男,手表是你唯一可以佩戴著出入各種場所的佩飾,不像女士有那么多特權。你都不對自己好一點,如何對別人好?還指望有人對你好?
如果一個人總是從實用的角度看世界,那么這個人很庸俗,他看到也是俗氣的世界。幸虧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東西叫情懷,可以使人稍微不那么俗氣。情懷者,信仰兼理想也。往深處去,就是關于傳承、堅守、展望的思與行。
舉目四顧,但凡好東西,都具備點情懷。它或者像精致的文玩字畫,凝聚著歷史的積淀;或者像奢侈品和豪華汽車,彰顯著身份與尊貴;或者像只樸素的馬桶蓋,代表著匠人精神。而這一切,透過一只小小的手表,均能體現。
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王,在于思想與創造,手表就是人類這種能力的集大成者。想像一下,在方寸之間,整合著成百上千個細小零部件,它們緊密運作,除卻基本的計時功能外,還可以顯示日歷、月歷、年歷、星期、月相、星辰,天干、地支,儲備超常動力,區分多重時區,跨越南北半球。要確保手表能精確運轉,還需克服重力、磕碰、沖撞、磁場、熱源、嚴寒、海拔、水汽、壓力等環境帶來的挑戰。談何容易?
作為飾品,手表追求賞心悅目,必須具備巧奪天工的設計、千挑百選的材料、精益求精的打磨、一絲不茍的裝配。在一枚看似不起眼的手表的背后,隱藏著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行業分工、產業界與學界的配合。瑞士人以此傲視寰宇,不是沒有原因的,這當然是題外話了。
在人類所發明的眾多佩飾中,將材質、功能、技藝、審美、情懷、身份融于一身的,除了手表,無出其右。所以說,男人都需要一塊好手表。
那什么樣的表才算是好手表?首先,它必須是一塊純機械表。凡是跟電子有關的產品,總是走不出如白駒過隙般的短壽與廉價輪回。唯機械產品才可靠持久,情懷因此得以寄托和傳承。你的手表將來可能會出現在你兒子的手腕上,但你的手機絕不會,要跟我打賭嗎?
好手表還應符合佩戴者的年齡、氣質,品味、身份,自己戴著自在,別人看著自然。一位在校大學生,佩戴勞力士金表易吸引異樣的目光,不僅過于招搖,而且老氣橫秋;而一位家資雄厚、年過半百的企業主,如果佩戴著顏色鮮艷、使用橡膠表帶的電子表,無異與給自己腦門上貼著“土得掉渣”兼“摳門”的標簽。
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手表,是一門不深也不淺的學問。還在猶豫什么,這就去置辦一塊好手表!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