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亞在保護自身文化遺產方面極具前瞻精神,很早就開始致力于檔案資料的保存和管理。在藝術和文化領域異常活躍的卡地亞,始終努力珍藏品牌記憶,隨著時間推移,這份豐厚的檔案寶藏亦開始發揮其強大的作用。
卡地亞檔案館中關于中國的記錄:路易·卡地亞的藏書《Étoffes de Chine》封面;以及朱爾•格拉恩澤(Jules Glaenzer)于1908年在香港和上海的旅行日志。Jean-Marie del Moral © Cartier
這些卡地亞歷史檔案現保存于巴黎、倫敦和紐約各自獨立的檔案館內,極為詳盡地記載著卡地亞從品牌創立直至1970年代的作品,也見證著卡地亞逾一個半世紀的創作歷程。
卡地亞檔案由四個不同來源的商業數據構成:
入貨記錄簿:記載新購入作品的詳情。其中,寶石的顏色、質地(雕刻或未雕刻)、大小和重量等信息,都細致而詳盡地記錄于此;
訂購記錄簿:客人的特別定制記錄;
銷售明細簿:每天更新,記錄精品店的日常業務;
客戶檔案簿:記錄每一筆交易的詳情。
從1899年開始,卡地亞就一直長駐巴黎和平街13號。故此,從20世紀初直到現在,巴黎的檔案得到了極為完善的保存,幾乎毫無遺漏。
卡地亞和平街13號總店
除各類文獻記錄之外,卡地亞檔案館還收藏了大量照片底片,其時間跨度橫跨了整個攝影史。從1906年開始,卡地亞攝影工作室就系統性地為每一件作品拍攝與實物等大的照片。如今,卡地亞巴黎檔案館收藏了大約40,000張底片,其中包括50張奧托克羅姆微粒彩屏干板(即最早期彩照底片)與30,000多張明膠溴化銀玻璃干板。
彩照底片
記載 1925年卡地亞制作的一頂鑲嵌有鉑金、祖母綠、珍珠及鉆石的頭飾。Jean-Marie del Moral © Cartier
此外,卡地亞檔案館還收藏了大量與實物等大的手繪圖紙,包括草圖和制作圖。這些藏品是記錄珠寶創作過程的重要文檔。用羽毛鋼筆繪制的“創意”草圖被保存在活頁夾中,而來自外界的靈感——通常是建筑風格——則被收藏在靈感板上。
提供給工作坊的制作圖通常是與實物等大的前視圖(很少有透視圖)。卡地亞的設計多以水粉和水彩技法繪制在描圖紙上,再用石墨鉛筆勾勒出珠寶作品的結構。這種方法多被用于美化和修正作品,以便平衡光線與作品體量。隨著設計潮流的改變,圖紙的風格也隨之演進:從20世紀初的純裝飾風格,到1930年代的水粉畫;1920年代傾向于更為自由的色彩組合,二戰以后則流行各種精確具象的、以自然為靈感的表現主義繪法。
在巴黎的檔案館中,還珍藏著卡地亞工作坊創作歷程最完美的見證之一:卡地亞在1905年到1915年之間制作的獨一無二的三維立體石膏模型。
攝影與手繪稿檔案與三件頭飾作品的石膏模型1910年,卡地亞巴黎。Jean-Marie del Moral © Cartier
珠寶師是一項需要團隊協作的工作,由一名設計師擔任主管,負責創作靈感和監管制作。這一點,從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的姓名縮寫L.C.和貞·杜桑(Jeanne Toussaint)親手簽寫的A Ex.字樣(源自法語“à exécuter”,意思是“可執行”)就可以看出來。
卡地亞檔案館為品牌歷史提供了詳盡的記錄,包括無數文獻、邀請函、廣告、由設計師整理輯集的照相簿,以及大量業務往來信件和旅行日記。這些保存豐富的檔案是卡地亞自創始之初就已展示出的創造活力最強有力的明證。
對這一豐厚歷史遺產加以保護,將其發揚光大并代代傳承,是卡地亞檔案館的重要使命。卡地亞檔案館的首要宗旨,是為卡地亞古董作品的真偽鑒定和修繕提供參考資料。更重要的是,這份豐富的檔案資料被公認為是了解珠寶和制表史的專業參考資料來源。卡地亞檔案館中浩瀚繁多的檔案不僅見證了卡地亞在藝術史中所發揮的作用,更呈現出其在藝術領域的核心地位。
而正是通過不斷發掘和研究這些檔案資料,卡地亞得以守護其精湛技藝與文化內涵,成就一件件風格永續的傳世佳作。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