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時裝周期間,10 Corso Como上海概念空間頂層畫廊為此次中國設計師合作項目開放成為對談空間,由《大都市Numéro》主編梁家俊先生擔任兩天對談項目的主持,分別與品牌XIAO LI設計師李筱、SANKUANZ設計師上官喆、 BOUNDLESS沒邊設計師張達、BAN XIAO XUE設計師班曉雪、SEAN SUEN設計師孫小峰、YIRANTIAN設計師郭一然天,共同談論中國設計師在西方時尚下的成長與當下面臨的行業挑戰,每個設計師來自于不同的設計成長背景并且帶有不同的商業觀念而擦出精彩的火花。
梁家俊先生曾經任職現代傳播《周末畫報》生活版編輯副總監以及現任職《大都市Numéro》主編,他對中國設計師的關注并不止最近幾年在雜志的專題體現,并在2014年曾受Carla Sozzani邀請一起挖掘中國設計師新銳力量,為剛畢業想要投身服裝設計行業的新秀們評點指導。
李筱、Imran Amed、梁家俊、上官喆
張達、梁家俊對談
[中國設計師在西方時尚下的成長]
此次8日的對談的三位設計師,都是在西方體系中有過不同方面的深入交流的。對于BOUNDLESS沒邊,設計師張達特立獨行的時裝哲學態度從創立至今都非常鮮明深刻,并多次在國際的藝術展覽上亮相。此次談話中梁家俊與張達從起初設計師對服裝廓形的反傳統設計到最近幾個季度反觀時裝內部情緒的出色表現做了一個梳理;李筱的對話更多將討論放眼于設計師本人在經歷了ITS大獎以及LVMH Prize提名和兩個出色的時裝品牌工作之后,這些來自西方時尚經驗和機制帶給了她怎樣的挑戰和驚喜,以及進入10 Corso Como等出色的買手店的經歷對她未來品牌的發展方向指引;而幾次在國際時裝周亮相以及也剛獲得LVMH Prize提名的上官喆,他在幾季的國際合作之后對于市場和客戶需求有著更成熟深入的洞察,他與家俊和到場嘉賓分享了自己的品牌是如何在國內市場開始轉變,并且他是如何將國際買手、國際時裝周反饋與國內的設計與生產做一個平衡的。
Imran Amed與梁家俊先生在對談
在與幾位設計師的討論之后,BoF時裝商業評論的創始人Imran Amed也以資深商業時尚媒體的角度來共同探討上海時裝周以及中國時尚行業發展狀況,給予中國設計師們建議。“這并不是我第一次來中國,但是確是第一次參加上海時裝周。中國的時裝行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這與我前幾次來都有所不同,甚至每三個月、每六個月都有著很大的不同。我進入真正的中國本土showroom,成百的中國新品牌出現在我面前,中國的市場要變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時裝生態系統,必須靠一個有效的機制來幫助中國設計師,”Imran說“其實不光是中國設計師,與倫敦、巴黎、紐約全世界的設計師品牌一樣,他們面對的幾乎是同樣的問題,如何將設計轉化為真正良性的品牌發展,需要思考。”
[中國設計師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
9日,梁家俊先生首先與設計師班曉雪探討了品牌BAN XIAO XUE從成立之初到現階段開店的成長與進步,在品牌成長的背景為他個人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探索設計上的自由是班曉雪現階段的目標;與設計師孫小峰更多是從靈感來源來探索SEAN SUEN品牌的中性風格來源于設計師對平面的直覺與生活中對視覺的感悟,男裝線路的成功以后繼而推出女裝,然后自己的副線正在籌備階段,而面臨的問題也有待用實踐去解決;而郭一然天則代表了眾多新銳設計師,他們年輕,有著國際的時裝教育背景,并且品味混合了當代中國和廣義的歐美經典主義,而郭一然天也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特例,在一畢業就回到中國開始自己的品牌發展,并迅速在上海時裝周上嶄露頭角,她與梁家俊共同探討了新創設品牌的設計師們所面臨的挑戰與思考。
張天蔚、Gemma、郭一然天、孫小峰、梁家俊、班曉雪
最后,《Fashion China》的作者Gemma A. Williams也與BoF的代表張天蔚與梁家俊先生以國際行業的視角與設計師們分享。“這本書只是一個開始,我希望通過《Fashion China》,這些中國設計師第一次可以以品牌的形象出現在西方的視野里,而中國設計師們對于品牌應該樹立更加清晰的概念和目標。比如當你第一次出現在國際媒體的視野里的時候一套視覺完善的網站和LOOKBOOK是很有必要的。” Gemma說到她的這本書開始的初衷,希望可以成為連接東西方時尚的媒介因子。而張天蔚更多是從商業角度來對設計師們一個忠告:“你要開始運營你的事業,如果你沒有在前面幾個季度滾動起來,這會讓你很難走接下來的路,紐約、倫敦、巴黎、米蘭、上海,每季都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新的設計師和品牌們,你要目標明確的前進。”
此次的對談,是10 Corso Como此次中國設計師特別合作項目的一次延續活動,作為10 Corso Como的創始人Carla Sozzani也在此次的特別合作中繼續將10 Corso Como作為一個概念空間,為之后能夠為中國設計產業的貢獻做出嘗試與探索。
[對談話題精選]
梁家俊:什么時候開始注意到ITS大獎?以及先后進入DIESEL和J.W.ANDERSON工作對你來說有什么啟發?
李筱:剛去倫敦學習fanshion的時候就聽說這樣一個時裝品牌贊助的獎項,幫助了很多才華橫溢的歐洲設計師在眾多新人當中脫穎而出。幾年之后,我帶著這幾年的學習經驗報名了ITS大獎,無意也為自己創造了這樣的一個機會,還是很有緣分的。直到今天他們仍然像家人一樣,會問我的近況,關于品牌上設計上有任何問題也可以與他們交流。當然進入DIESEL就是讓我對大品牌有了具象的認識,他們會對一顆扣子也有嚴格的設計和挑選。而后來J.W.ANDERSON對我的設計非常感興趣,我也有幸進入到這樣一個年輕的品牌工作,和DIESEL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員工并沒有很多人,但是常常會讓人感到興奮。也讓我更加堅定自己要做什么,建立自己的品牌。倫敦帶給我很多,那里每年有很多新的設計師出現,其實也是很大的挑戰,但是讓人時刻保持興奮。
梁家俊:你是如何轉型從國內市場開始想要認真建立自己的SANKUANZ品牌。以及你去了歐洲參加時裝周之后對你的創作有什么影響嗎?
上官喆:從畢業之后我就開始在做男裝并且把經歷放在了線上的銷售,幾年的時間我覺得其實對我來說是一種積累,我了解了市場和客戶們的需求,國內的面料和生產這些最基礎的東西。然后這件事情做的越來越好的時候,我內心其實是一個有想要表達意愿的人,我覺得我就不能停留在那個僅僅做衣服的基礎上,我想要傳達更多精神性的東西以及我對世界的態度。所以才有了現在的SANKUANZ,他是我的態度,可能我平時也不會穿自己品牌的衣服,創作是一種宣泄的途經吧。倫敦時裝周的話對我來說就是被國際市場和媒體得到肯定,讓我看到更多東西比如說國際時裝行業的體制和運作,當我回到廈門的時候,我會沉下來想想下一季該怎么做,是一個學習之后沉淀的過程。
梁家俊:從很早開始我就關注過BOUNDLESS/沒邊,你曾經做過一系列衣服是圓形的感覺你有自己的服裝哲學,甚至說在表達一些抗議?再看你最近的衣服,有很多年輕的表達,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張達:我覺得設計一件衣服是我來表達我的思考的手法,我希望能通過這種手法來傳達一些東西,比如說我確實有反傳統的東西,我喜歡打破固有的東西來呈現一個新的概念。我覺得印花跟廓形都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更加看重注入衣服的內涵,也是現在的衣服會看起來年輕的原因,反觀內心其實我想表達很多好玩兒的東西,比如秋冬的麻將印花還有春夏入水的這些元素在一起恰好就有一種年輕的運動感,其實我覺得不要被一種標簽或者定義限制住反而會更有意思。
梁家俊:從品牌的工作經歷對你來說到現在做自己的品牌,你覺得有什么好的經驗嗎?以及你在自己做品牌的時候有什么更加側重什么?
班曉雪:可能是在對產品線路的思路上更有幫助,以及貨品的完整性,整體的系列感相對會比較成熟,都是來自品牌的經驗。個人的品牌第一個系列是從棟梁開始的,到現在我開始開BAN XIAO XUE的店鋪擁有70多個員工,這一路上其實也遇到過困難,但是我覺得我會找到擅長不同事情的人來幫助我,讓我得到了飛快的進步。在個人的品牌里當下我有很多計劃但是大的方向上其實是一致的,我想要側重的是實用的價值,在最新的2015秋冬系列我用了慣常不太會實用的花布、條紋甚至蕾絲,他們是經過提煉過的適用于生活中的,我會在設計中相對的忽略復雜的版式以適應不同的人體,而面料的開發是讓我最興奮的比如這一季的羊毛我都會加入中藥、花茶、植物等不同的材質來表現抽象的意境。
梁家俊:你沒有科班的服裝設計經驗,但是你的衣服卻比較完整和成熟,從視覺和剪裁來說都比較偏中性,你的品牌風格是怎么形成的?接下來的計劃是什么?
孫小峰:我是學習平面出身的服裝設計師,我在最初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覺得它是一件考驗設計師綜合能力的工作,我憑著一腔熱愛做到了今天。我用了一部分做女裝的手法在做男裝,但是效果還不錯,這種偏中性的審美給了我的客戶更多選擇和搭配的可能性,春夏的主題是青春我并沒有給自己很多限制,我只是在表達那一種感覺和意境。接下來會第一次去倫敦時裝周走秀,來自市場和傳達品牌的壓力給我帶來了一些壓力,但我覺得一步步把問題解決掉對于品牌來說會有一個進步,以及接下來我們會做一個更貼近生活的副線,用好的面料來做線條和剪裁相比較簡單的款式。
梁家俊:你為什么這么快就想好要做自己的品牌?以及你對自己品牌所要傳達的東西是什么?
郭一然天:在倫敦上學的期間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直到棟梁買下了我學生時期的一個系列給了我一些信心,我想其實做自己的品牌是一件遲早要做的事情,于是就很快開始了。我覺得在倫敦學習期間是一個找到自我的過程,而回國以及真正在做自己的品牌的時候我覺得是在實現我自己。當我面對要解決面料以及生產的問題的時候,我覺得一個好的設計加上好的運營才是一個好的品牌。YIRANTIAN的女性應該是勇敢獨立的那一類人,她們有明確的自己的喜好不會隨著潮流的變化而輕易改變。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