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高端奢華材料品牌歐締蘭(Alcantara)今日亮相由震旦博物館主辦的第十屆上海雙年展系列展“在創造——當代藝術在震旦”,帶來與亞洲知名藝術家林明弘(Michael Lin)先生共同打造的全新藝術作品”昌迪加爾之后(AFTER CHANDIGARH)”。作品采用歐締蘭材料制作而成,靈感來自20世紀下半葉印度的發展歷程,整個設計盡顯中國現代主義文化思想。
“昌迪加爾之后(AFTER CHANDIGARH)”是根據震旦博物館的水晶廳大小而設計的藝術作品。在水晶廳的大理石地面上,林明弘用不同種類的歐締蘭材料拼組成一個巨型地毯,重現“地板畫”技藝,與水晶廳玻璃窗投射出的彩色圖案交相輝印,引發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
林明弘表示:“歐締蘭的材料具有卓越的多功能性特點,因此我選用它作為''繪畫顏料''來創作此藝術裝置,裝飾水晶廳并賦予其一個全新的空間概念,就如同用地毯和家具裝點公共大樓的大堂和等候區一樣。”
此次展覽由Davide Quadrio策劃,并得到意大利領事館的支持。裝置作品主題靈感來源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皮埃爾•讓納雷(Pierre Jeanneret)在20世紀50年代為印度的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州首府大樓設計的作品。昌迪加爾是印度1947年獨立之后第一個規劃建造的城市,是新印度的象征。林明弘利用歐締蘭的材料拼組成一個巨大的彩色地毯,展現出昌迪加爾與當今中國在文化智慧上的相似之處。
這不是歐締蘭首次參與中國的創意方案,卻是首次與來自亞洲的藝術家進行合作。
歐締蘭主席兼首席執行官Andrea Boragno先生表示:“我們堅信文化領域的先鋒人物才能最完美地演繹出歐締蘭材料的獨特性與現代感,因此多年來歐締蘭始終與文化界的創意人士保持緊密合作。除已完成的多個國際合作和此次上海雙年展期間的成功展示外,我們未來將與更多全球聞名的當地藝術家進行合作。”
“昌迪加爾之后(AFTER CHANDIGARH)”藝術作品于上海雙年展和“在創造——當代藝術在震旦”系列展期間向公眾展出,展覽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
關于歐締蘭藝術裝置 -- 昌迪加爾之后(AFTER CHANDIGARH)
臺灣藝術家林明弘受歐締蘭委托而設計的“昌迪加爾之后(AFTER CHANDIGARH)”藝術作品展出于震旦大樓的二樓水晶廳,全面革新了大廳內空間。裝置主題的靈感來源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皮埃爾•讓納雷(Pierre Jeanneret)在20世紀50年代為印度的旁遮普邦(Punjab)和哈里亞納邦(Haryana)州首府大樓設計的作品。
昌迪加爾市(Chandigarh) 是印度1947年獨立之后第一個規劃建造的城市,也是戰后時期建立的最早最完整的現代化城市。對印度的開國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來說,昌迪加爾和現代主義是新印度的象征,也是印度未來發展的戰略催化劑。
昌迪加爾之后(AFTER CHANDIGARH)所反映的印度現代化歷程與當今中國的文化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中國想要發展自己的現代文化和藝術,則須在藝術和建筑中持續大量融入西方的現代化模式。正如印度經濟學家兼哲學家Amartya Sen所說:“獲得認同尤其是文化認同不能僅僅依賴自身所擁有的特性,更需要與國外進行相互交流。”
勒·柯布西耶認為由現代建筑構造而成的社會環境對人們更為有利,人們因此能擁有更高的生活水平,這可以有效防止動搖社會的變革發生。
林明弘采用歐締蘭材料制作而成的巨型地毯于水晶廳的大理石地面上展出,鮮艷亮麗的色彩使其仿若一幅地面繪畫,與作品“破裂(Smashed)”在水晶廳玻璃窗投射出的彩色圖案交相輝印,引發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
現代藝術裝置與室內19世紀水晶燈、拱形窗乃至整幢大樓形成鮮明的對比。透過窗外可以看到滔滔的黃浦江和依稀的老上海樣貌,與高聳的金色玻璃塔樓和外部的巨幅LED屏幕相互映襯。
關于歐締蘭材料
意大利風格濃郁的歐締蘭材料兼具多功能性、獨特感官性、環保等特點,可應用于各個領域。美觀優雅、絲般柔軟并如蠟一般千變萬化,歐締蘭材料的精致感可謂不言而喻。歐締蘭材料還具有無與倫比的強度和耐久性的材質特點,將非凡觸感、美學以及功能性完美結合,使得早在2009年就獲得了碳中和認證的歐締蘭材料成為希望在日常生活中獲取絕佳產品體驗并尊重環境的消費者首選。
歐締蘭與各領域高端品牌合作,從時裝、手袋、沙發、汽車座椅到平板電腦外殼,歐締蘭擁有著將一切事物變得獨樹一幟和別具一格的魔力。歐締蘭旗下的應用研發中心能夠根據特定需求研發色彩和產品,而它的出眾技術則能夠適應各種工藝或風格需求。歐締蘭的產品融合了意大利人的出眾工藝以及最前沿的創意靈感,在業內大獲成功。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