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一片心情入懷 Embroider mood with thread
女紅,曾經是考察一個女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
現在,不用再問還會拿針么?你家里備著線么?哈,一件衣服破了線,有針有線拿起來也不會縫呀。看中什么樣的精美衣衫,只需要算下信用卡的額度或者卡里的余額,是出手買下或者看看過癮,個把小時的思慮而已。哪還用一針縫來一線織呀~
對刺繡的興趣,來自于08年背包出游云南的那段時間。云游麗江--大理--瀘沽湖一條線路下來,看到了納西族、白族、摩梭族,和他們聊天,去看傳說中走婚的摩挲女人(楊二車娜姆的家鄉,至今仍然是母系氏族的部落)一路走一路看,對那些女人們身上無比復雜、鮮亮十足的穿著留下印象。
刺繡--手拿銀針,用線牽引,付出最美好的少女時光和的真心,繡著光陰想象16歲成年時穿上的繡著荷花與寒梅的衣裳,讓美麗的花朵代替自己開放在絲綢布面,想象穿著它們遇到如意郎君,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想想,再繼續繡著那日的新婚羞怯。
看著她臉頰兩旁被陽光照過的痕跡,兩塊深深的高原紅;肩膀披掛著的絢麗,那么多色彩和鮮亮的夢被一針一線繡進衣服,把浪漫穿在身上。這些女人仿佛都有一種本事,一邊有著對現實生活的堅硬態度,一邊對未來有無限期許滿心爛漫的詩意。
現代成衣制作里,縫制一件衣服被叫作“車衣服”(sew),也就是用縫紉車來縫完衣服的整個動作。(當然在以往都是用手針來一針一線縫制。)而在衣服表面添置花花草草動物枝蔓這些,卻又稱為“刺繡”(embroider)。同樣是拿針用線,從中英文單詞的區別就看出了,并不都是一樣的。
不管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族的感情里,繡花都是一種完全表達的方式。和書法、畫畫、甚至陶瓷這些藝術沒有兩樣。(技法上的學習請去圖書館翻閱各種刺繡歷史與民族設計等書籍,筆者想叨叨一下的純粹屬于自己的興趣心得。)
可以被稱之為藝術的某種行為和作品,一定是在某種度上展現了人的某種需求,說人話就是可以用來顯擺你想顯擺的,且易于顯擺。
我把現代繡花的表達分為三種感情(顯擺)需求:
1、私人感情--魚戲蓮間(肚兜)、鷓鴣成雙(婚服)、仙鶴青松(長壽)
對私人情感的表達,中國人向來喜歡隱喻。女兒家家繡在肚兜的圖案便是一例,揣了一份隱藏的歡樂把魚戲蓮葉繡來幻想與情人纏綿的春色無邊,;鷓鴣繡在荷包,繡在枕頭,繡在床褥被套,隱藏著的是對夫妻生活的圓滿祝福;那些滿屋的仙鶴青松,只是書畫不說,家里老人在生日壽辰肯定會穿著團壽繡松,寓意長壽綿延的繡紋。
2、民族情懷--青花、團云
在08年奧運會的祥云圖案和滿世界流行的中國青花,都把這個民族與這圖案緊緊的聯結在一起,把一個圖案一種色彩和一個民族聯系在一起,是一個民族的榮幸,讓那么多的人知道和有所了解,對于廣義的文化傳播何其重要。所謂文化,不就是這些日常里小小絲線繡出的圖案,稚拙孩童筆下的幼線么?茶葉、絲綢都太虛幻,而青花、團云卻能信手拈來,三歲幼童都可以畫上白紙,印上T恤。
3、社會身份--(金龍、彩鳳、)補子、命婦、皇帝、皇后、
手拿Louis Vuitton,腳踩christian Louboutian,喝酒要喝 Moet、Hannessy,這些在可以用品牌名量化的身份地位,曾經在衣裳吉袍也是一眼即知的身份象征。 最熟悉的清帝龍袍上就繡著四條正龍--位于前胸、后背和兩肩,四條行龍在前后衣襟下擺部位,這樣前后望去都是五條龍,也是唯一能繡九條真龍的天子,寓意九五至尊。
除了在皇家之中等級森嚴,對圖案和顏色都有極其嚴格的規定之外,官場是另外一個袍服最嚴格的階級分別:文官綴繡的補子圖案--- 一品為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云雁....;武官綴繡的補子圖案---一品麒麟,二品繡獅,三品繡豹,四品繡虎....
眼觀如今,若有一個品牌來宣告自己要做中國風味的服裝,和刺繡、龍鳳拉上關系的可能性幾乎是肯定,是必須的。
有些品牌在傳承在延續,一些品牌在嘗試,在突破,用自己的理解和現代的定義來進行自我顛覆。如何讓一片新繡更討歡喜,討好這一群85后90后的挑剔真正懂得自己要什么的顧客們,作為一個身處實業,股懸品牌經理之位的卑微小輩,在談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前額微微細汗。每說到民族情懷,內心里總有股小火苗,不知能否付出自己一份小小努力后,真正造就抑或無能葬送,沒得到答案前,不如我們都試試吧!
怎樣拋棄過去和規矩,輕松的繡一片心情入懷...
---------------------------------------------------------------------------------------------------------
推薦閱讀書籍: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劉天勇、王培娜《民族/時尚/設計--民族服飾元素與服飾設計》、電視劇《甄嬛傳》、電視劇《康熙大帝》
圖片展示品牌依次:裂帛、初昇記、NE-TIGER、夏姿陳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