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品牌同款陸港兩地一般標價相同,貨幣不同
一般來說同一款式陸港兩地的表行會給出同一標價,只是后面貨幣單位不同。例如這塊愛彼的皇家橡樹日期星期顯示表款,內(nèi)地和香港的叫價分別是24.1萬人民幣和24.1萬港幣。香港售價以目前外匯牌價計算折合人民幣18.88萬元,也就是大陸比香港貴了28%。
2. 兩地稅制差別是最主要原因
目前在大陸購買瑞士表基本需要負擔三種稅收,首先是關(guān)稅,雖然我國與瑞士已經(jīng)簽訂《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但目前手表產(chǎn)品關(guān)稅仍為15%,未來會逐年降低,到2023年降低到6%,而香港地區(qū)是完全不征收關(guān)稅的自由貿(mào)易港。其次,我國對所有的產(chǎn)品銷售均征收增值稅,手表產(chǎn)品的進銷差價部分會征收17%的增值稅,這個稅收也是含在消費者支付的售價之內(nèi)的。最后,對售價超過1萬元的手表,我國還征收20%的消費稅,綜合下來稅制給最終售價帶來了較大的負擔。
上面的說法可能太枯燥了,我們假設(shè)瑞士表廠賣給陸港兩個不同的表行原價都是價值1萬人民幣,兩個表行每塊表都想掙3000塊錢。香港表行直接標價1.3萬就行了,不需要負擔什么稅收。而大陸表行則需要先納1500的關(guān)稅,進價變成1.15萬了,想掙3000塊,則增值稅要交510塊錢,標價就得是15010元,因為超過了1萬元,同時還要提前幫消費者把消費稅含進去,于是消費者購買時就得支付18012元的價格,比在香港買貴了5012元,按比例就是貴了38%。
3. 表行在香港的毛利更高
讀者可能感到奇怪,為啥一會兒28,一會兒38。其實上面38%的這個算法,一個基本假設(shè)是陸港兩地的表行想掙同樣的3000塊。聰明的您一定直接就明白了,原來多那10%被香港表行掙走了!這就對了,同樣一塊表,香港表行的毛利額的確高于國內(nèi)同行。這就是目前大型表行都是陸港兩地開店,而且毫不忌諱消費者去香港購買的原因。甚至有的銷售還會主動告訴你,他們家香港店的具體位置,大陸表店基本上成了一個展示和導(dǎo)購的地方。
還是上面例子,如果大陸表行掙2500元,而香港表行掙3500元,最終的售價就是大陸17310元,香港13500元,折合港幣17308元,基本上與大陸的標價一致了。也就是大陸表行毛利25%左右,香港表行毛利35%左右。只在大陸開店的亨吉利,毛利就是25%左右。而香港、大陸兩地開店的英皇珠寶、亨得利等等都會稍微高一些(他們的大陸銷售比例也比較高)。
4. 表行的打折行為
買過表的朋友都知道,表行的打折情況也挺多的。那么這個打折是怎么一回事呢?您看過上面文字后也會發(fā)現(xiàn),35%的毛利稍微來個95折、9折神馬的一點也不耽誤掙錢啊。表行每天面對成百上千的消費者,最清楚哪款表熱銷,哪款表冷門了,所以他們打折的一般也都是不是那么好賣的表。最著名的打折表行就是東方了,因為這個東方表行主要產(chǎn)品還是勞力士往下的牌子多點,他們有時壓貨兩三年的表款巴不得盡快出手,好盤活資金去進購新品。這時一般老款都能打到8折往下。但那種特別熱門的表,基本上還要排隊預(yù)訂呢,沒有什么打折的空間。
5. 什么表去香港買
土豪們在哪兒買都是一樣,覺得開心就可以。但普通消費者還是應(yīng)該精打細算過日子,能省則省。基本上2萬以上的表去香港買就比較值得了,像下面這塊帝舵的遺產(chǎn)系列酒紅圈“雪花針”79220R,北京報價26000,香港折合人民幣是2萬。節(jié)省的這6千塊錢足夠一趟香港短途游了。
如果想購買的腕表國內(nèi)也不過1萬多塊錢,或者幾千元,感覺沒有必要專門跑一趟香港。國內(nèi)購表的好處是修理、保養(yǎng)、退換都比較方便。其實如果是更加昂貴的名表,可能考慮其他海外國家會有不錯的驚喜,畢竟香港表行們這種國內(nèi)低毛利,香港高毛利的兩地開店,國內(nèi)導(dǎo)購的操作手法已經(jīng)相當嫻熟,其實看起來比國內(nèi)便宜不少,實際上表行還是賺走不少錢。同時,還經(jīng)常有表行采用極為熱銷的表款放在國內(nèi)吸引客戶,香港采用“打折走量”推銷大眾款式的方法,來誘導(dǎo)消費者做出并不完全理想的消費。
認證碼: |
|
匿名發(fā)表 | |
互聯(lián)網(wǎng) 觀潮網(wǎng) |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