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的定義
何謂“超值”,似顯淺卻深奧。就好像“愛情”,大概誰都明白,每個人都可以講得委婉動人、如歌如訴,但聞者卻可能云里霧里。我想了很久,覺得還是要對超值下一個定義:
“買家愿意支付的價格超出了實際支付的價格”。
我堅信這個定義是正確而充分的,不容易挑出毛病。問題是這個定義適合任何超值的商品或非商品,并不能解決表壇的實際問題,不然文章到此旮旯就戛然而止了。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正確的廢話,比如我對“超值”的定義就是。之所以是廢話,是由于絕對正確,但沒有操作性。還有很多例子:“發展是硬道理”、“企業的生命在于管理”、“和氣生財”、“勝不驕,敗不餒”.....。
先來分析“超值”二字。超,不言而喻。值,就是價值。說到價值,有些復雜了,有歷史的、人文的、機械的、美學的、經濟學的、心理學的.....。很多層面。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要把價值的兩個屬性區分出來,一個是自認的,自認的價值就是個人的偏好,只代表個人或小眾;另一個是公認的價值,是大部分人(但并非所有人)的價值取向。自認就是自以為是,所以無限復雜,你認為值,別人不這么認為,反之亦然。除了那句正確的廢話,就沒法討論下去了。我曾經思考到這里就走進了死胡同,數次擱筆罵王寂。后來想到了公認的價值,才柳暗花明,起死回生。只有公認的價值,才有理論探討的必要,也是本文的落腳點。因此,文章的題目《何為超值》,準確的釋題是:什么才是大家公認的超值表?
價格是所有超值指標綜合而唯一的體現
超值,不管是指外形、機芯、功能、歷史價值、名人手澤......,一旦得到公認,這個“值”,最終會濃縮歸納到一點——價格。可能有人不服,價值有這么多方面,怎么就等于價格呢?這也是我思考良久的問題,結論還是公認的超值只能是一個好的價格,價格是超值的最終和唯一體現,不然就無法“公認”。
有人不徹底承認這一點,認為價格也重要,但別人買不到你能弄到才是超值,我也不反對,但歸根到底還是價格,不然大家為什么跑到香港瑞士買表?同一塊緊俏表,可能在香港被哄搶,在大陸就無人問津,由于關稅,在大陸買就不超值了。你看,還是價格!
一塊表畢竟只是一件商品,你上了手之后,有人肯以原價(甚至溢價)求你割愛,就是超值了。這也是手表“超值”的通俗版定義,而且不是廢話,可以解釋表壇怪象。試想,你家里還有什么其它商品可以有這樣的待遇?
那么,講了一通“理論”,具體什么才是超值的表呢?這要分新表和舊表各自談。
一表難求和等候名單
新表是指還在生產,或雖已停產但仍可以在表店一手買到的表。
還能買到的新表,其超值表現為一表難求或是等候名單。
一表難求是指普通消費者有錢也買不到,這類表通常不會放在櫥窗,你開口問,店小二會把你仔細打量一番,然后含笑說沒有、沒到或是售罄.....。其實他里面可能放著幾只呢,只是你不夠格罷了。比如每年PANERAI(沛納海)總有個把型號有這種局面,今年我想應該是PAM339和PAM300,那塊“福”表由于被雜志狠炒了一下,估計在大陸也會入“難求”之列.....。
一表難求在某些品牌具有時效性,熱鬧過了供求就漸趨平衡。比如近年來ROLEX(勞力士)在巴塞爾后總有個別款式會曇花一現,以前是閃電針綠玻璃,今年是綠圈綠面Submariner,但相信不出半年就綠葉凋謝了。
可能有人認為難買與超值不能劃等號,但你細加琢磨,就新表而言,其實是一回事。假若你到處跟別人炫耀你買了一只超值的表,但其實全地球到處隨手可得,某一角落可能更便宜,那超值只是你一個人的暗爽,只有比你更無知的人才不當你的面笑出聲來。
你能拿到一表難求的貨色,意味著你可以馬上超進價脫手。所以,一言而蔽之:凡是在市場上以超公價存在的表,你有本事以公價甚至折扣價拿到,就是超值。再推而廣之,就算靜而待估的普通貨,你有面子拿到別人想象不到的低折扣,也算超值。
至于等候名單(Waiting List),是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的發明,至今尚無后來者,其它品牌暫時沒有嚴格的累進等候制度。等候不同于一表難求,買不到的表,只要不是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可以找王寂、鍾大師或各品牌的俊男美女幫忙,你甚至可以第一只PANERAI(沛納海)就是PAM339,或第一只BLANCPAIN(寶珀)就是1735,或是GLASH吀吀E ORIGINAL(格拉蘇蒂)的任一款表,但你不可能第一只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就是Ref.5131。
等候名單,是一個嚴格的潛規則,你要先買一批長年在櫥窗日曬雨淋的貨色,當好小學生之后再玩玩年歷萬年歷,貢獻夠了才有資格申請復雜款(或緊俏款),被列上某個型號的等候名單。沒有人能幫你插隊,更不可能賣你面子憑空拿個Ref.5004。一個月前,一個僅謀一面的北京表迷朋友問我能否幫他拿到Ref.5170,好像根本不知道有等候名單這回事,是我見過最可愛的寶貝。
等候名單,是因為供不應求,與這款表限量與否沒有關系,無厘頭的表,限量8只也要賣幾年,等候名單的表,不限量也要等幾年。
說到超值,就是你能用定價或一丁點折扣拿到等候名單上的表,因為大把PP粉絲有興趣用高于你的價格奪你所愛。
蘇行長說超值表也要分檔次,收藏家追求的超值表,一般表迷可能買不起。其實買不到才是要命,如果有面子能買到肯定超值的表,我建議貸款都要買。超值就是超值,沒有檔次之分。
撿漏
再來談舊表。我說的舊表,是指停產表、古董表或只能通過拍賣或二手渠道才能得到的表,也包括流入二手市場的新表。為什么要與新表分開談,因為其超值體現截然不同,存在一個微妙的辯證轉換。一表難求的新表在二手市場反而很容易找到,等候名單的表在幾大拍賣行也輪番出現,只不過已經不超值了。
思路到這里,卡殼了,再度出現王寂可惡的形象,每天一個催稿郵件外加“等待ing..。”的短信.....。又一個不眠之夜,琢磨出舊表的超值叫撿漏,有點傳神,有點竊喜。
對于舊表,超值的樂趣不在于尋找一表難求或等候名單這些公認的好表,反而是淘一些自認的心頭好,當然,也不否認,眼力好或運氣佳的話,公認超值的表也是可以撈到的。
在拍賣場上搏殺多年,我得出一個經驗,除了一表難求或等候名單的表,自己喜歡的普通貨色都應該在拍賣場上收羅,一樣面貌簇新,比一手便宜一半是常有的事。雖然比趕時髦的人晚幾個月上手,但是,超值呀。
至于古董表的撿漏,也樂趣無窮并涉及巨大的財政安排,但這是另一個重大而復雜的話題,以前黃教授和霍爺的文章多有提及。
通脹、漲價與超值
前面說過,你的表有人肯以原價(甚至溢價)求你割愛,就是超值了,但要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這句話才是正確的。因為不管什么垃圾表,只要你的健康狀況良好,等足夠長的時間,比如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都可用當年的原價甚至溢價甩出去。一只七十年代以前的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三針表,如品相正常,都要十萬出頭,而當年的價格只要一個零頭。今天炙手可熱的Ref.3448,在1967年的美國市場,TIFFANY & CO。(蒂芙尼)才賣2,650美元。
從歷史看,由于通脹,幾乎所有名表或不知名的表,長期放在保險箱就會超值,但這顯然不是表迷認可的超值。所以剔除了通脹的虛火,仍有大幅升值的表才是真正的超值,只可惜是鳳毛麟角了。今天拍賣場上一只TIFFANY & CO。(蒂芙尼)品相好的Ref.3448,價位在百萬元人民幣,即使用力擰干通脹的濕巾,怎么也回不到2,650美元,對于當年的主人,甚至是10年前倒手的二主人,是真正的超值。
除了通脹,品牌主動漲價使你的表超值,卻為大家所默認并笑納。買表如買樓,對于瘋漲的態勢,既得利益者表面上也隨大流罵開發商,但暗地里卻開拉菲82慶祝。比如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每年上調10%已成慣例,其它品牌也大膽跟進,逼你欲購從速,然后放幾年七折甩出也可以不虧,賺幾年戴。
怎樣才能超值
具體買(或拍)什么品牌、什么型號的表可以超值?這個問題很簡單,一個熟知零售行情的人,只要花上一個禮拜通讀去年或今年各大拍賣行的拍賣目錄,就會知道自己買了多少冤枉表。由于近幾年拍賣行的賣家傭金居高不下,買了新表馬上扔給拍賣行就可以賺錢的項目,幾乎沒有,我很使勁地想了一下,只有百達翡麗的Ref.5131。即使不通過拍賣行或二手店,直接賣給同好,由于沒有傭金,可以超值的品牌也握不起一個拳頭,而且這些品牌也只有個別型號有此待遇,并且通常不是初級表迷可以染指的項目。退一步不談超值,勉強保值的表款也少過政治局常委。
所以,如果有人問買什么新表可以馬上超值,你叫他基本打消這個念頭吧。但你以前有意或無意買下的表,經過了兒子出生到上大學的歲月,有什么款式可以超值,大可以參考拍賣目錄。如果你現在就想開始培養一些超值的種子,我倒是可以提供一點參考意見。
第一是品相(有人說第二、第三、第四.....。都是品相,就像地產商說的地點、地點、地點.....。),如果是古董表,品相差異的價錢以數倍論,我有句“名言”也為越來越多的表迷所認同:“完美的古董是無價的”。經常佩戴的表別指望超值,因為品相慘不忍睹。所以你能理解為什么有些收藏家(或炒家)買了干脆不剪袋,又或者買一只、藏一只。
第二,原裝保單和配件。你想以后賣個好價錢,買新表時表店硬塞給你的一大摞死大死沉的垃圾——盒子、外包裝、說明書、發票、保單.....。必須找地方保存好,以證明此表的正當來路和收藏完美。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在二手市場獨步天下,有一個很重要但不大為人所知的原因,就是有完整的檔案記錄并能為客戶后補提供,一紙定真偽,而不像ROLEX(勞力士)、OMEGA(歐米茄),要交巨額學費才能練就金睛火眼。
第三,如果你有大面子令某些牌子愿意為你做特別版,這絕對是超值的項目。有人只留意限量版,其實你獨有的特別版更厲害。但也要注意,如果太奇特以至于不符合國際化的審美,可能反而要貶值。比如自作聰明用中文表盤,就會大大限制二手的擴散,以前有些石油王子弄出一些阿拉伯文字(不是數字)的稀罕表,比英文顯示的減分很多。
普世價值不能取代個人品位
在買表的實踐中,每個人(包括自己)都買到過自認超值的寶貝,但是把它放到拍賣的陽光下,立刻原形畢露,一切超值的謊言,在透明的價格下將無處遁形。但不要以為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唯價格論者,非超值者不買。正相反,我很唯美唯興趣,手頭藏表90%以上的品牌都嚴重貶值,用拍賣的篩子一濾可能價值只剩一半。我像很多表迷一樣,都有一批視若珍寶的貨色,其實是拍賣行堅決拒收的垃圾。這也是王寂這篇命題作文令我久久不能成文的原因。
玩表重在過程的愉悅及個人審美的兌現,結果是否超值只是收藏鑒賞后的副產物。超值,淡然,貶值,也淡然。以超值論,99.9%的表都失去了購買的理由,表壇只剩下三兩個牌子的三五個型號值得出手,絕大部分表店都要關門。所以用是否超值作為買表指南的人,我建議他不如玩股票基金或投資房地產。
超值是個偽命題
經過苦思冥想,在文章收筆的時候突然茅塞頓開,就經濟學而言,超值很可能是一個偽命題。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能買到某品牌的超值新表,不為這個品牌做出卓越貢獻不可能有資格,如果你把取得資格證所耗的費用全加到你那幾只超值表上,肯定不超值了。即使有大面子的江湖強人可以幫你插隊、可以不交學費拿好表,但欠下的人情總還是要還的,甚至可能還得更多。所以喜歡干手凈腳去拍賣場上超公價買表的人可能更實惠、更“超值”。至于能在二手市場撿到古董的漏,除了運氣,還要有金睛火眼,這雙眼,也是用錢練就的。
不管怎么說,沒有人可以無緣無故不先付出就拿到(或拍到)超值的表。這個結論又與前面的超值分析相矛盾。而且,公認超值的表,就會洛陽紙貴,一旦價格高于價值,又肯定不超值了,這也是一個悖論。所以,讀完這篇文章,就當沒看算了,想咋玩還咋玩。
原文出處:http://www.yokamen.cn/luxury/wanbiaok/2014/0623173274.shtml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