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上海)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今日正式宣布,將于今年7月19日至10月12日舉辦“瞬息•永恒——卡地亞時間藝術展”。作為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此次展覽以制表工藝為主題,邀請國際著名設計師吉岡德仁先生擔任策展人,通過跨越一個多世紀的180余件珍貴時計杰作,全方位呈現東西方文化藝術在時間領域對美的無盡追求。
“瞬息•永恒——卡地亞時間藝術展”海報
將當代藝術作為一個系統的藝術史加以呈現,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簡稱當代館)是在此意義上中國大陸第一座公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當代館的前身為南市發電廠,2010年化身為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2012年起改建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坐落于黃浦江左岸的當代館是申城一處鮮明地標,其高165米的鋼筋混凝土煙囪,是一百多年來基于火力發電之近代工業與近代城市生活的標志。作為一個公益性藝術機構,當代館在收藏、研究與展示當代藝術品的基礎上,為眾多年輕策展人與新銳藝術家提供了實踐和操作的平臺,同時為公眾接觸、欣賞和理解當代藝術提供了時尚化的空間場所與友好界面。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此次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主辦,國際著名設計師吉岡德仁先生策展的“瞬息•永恒——卡地亞時間藝術展”,旨在為大眾呈現分秒瞬息間的藝術創造力,傳頌時計藝術品普世永恒的價值。正如當代館館長龔彥女士所說“當我們望向宇宙時,我們正在望著它的過去。這是時間讓我們感受到的世界。那么,當我們面對一個計時器時,我們又看到了什么?這是''時間藝術''展將為我們揭開的謎團。”
如同一次跨越時光的旅行,“卡地亞時間藝術展”是對公眾開放的規模最大的時計藝術品展之一。其首場展覽于2011年在制表業誕生之地——瑞士蘇黎世的貝勒維博物館舉行,隨后移師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此次首度來到中國,“瞬息•永恒——卡地亞時間藝術展”將會通過卡地亞典藏作品、大師工藝、制表精粹、復雜機芯、創新技術,以及多媒體影像和制表師、工藝師的現場演示,從歷史傳承、風格演進、美學設計等多個角度,為廣大觀眾提供難能可貴的機會,探索制表領域藝術與工藝的演進發展與文化影響。
蘇黎世貝勒維博物館
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
在此次展覽將要展出的180余件珍貴時計中,包括了近150件來自卡地亞典藏的杰作。自1989年首次展覽以來,卡地亞典藏的足跡已經遍布全球27家權威文化藝術機構,先后受邀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大皇宮等地展出,為法國藝術文化在全球的交流傳播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它也與中國有著深厚淵源,曾分別于上海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和遼寧省博物館展出。時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卡地亞典藏再度來到中國,希望在引領中國觀眾享受時間藝術的同時,探索西方時計藝術品的演進歷程及跨文化影響,從而推進中法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展覽的策展人,世界著名設計師吉岡德仁先生,曾經連續兩次獲得權威設計雜志《I.D.》評出的年度杰出設計大獎。他的設計將現代感與創新材質完美融合,多件重要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蓬皮杜中心等著名藝術文化機構永久收藏。談及吉岡德仁,當代館館長龔彥女士充滿期待,“他來自一個能夠將純粹物化到極致,將時間化入勞作的國度。他對時間的解讀和闡釋,平添了我對這個展覽的好奇。”
策展人,國際著名設計師吉岡德仁(TokujinYoshioka)
“龍卷風”裝置作品
在記者招待會中,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李旭先生說道:“此次展覽將是一次難得的藝術與文化交流,通過藝術的形式對時間進行解讀與闡釋。尤其是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這次展覽將作為一場東西方藝術之間的對話,迸發跨文化之間思想碰撞的火花。”從法國遠道而來出席此次招待會的卡地亞形象、風格及傳承總監皮埃爾•雷諾先生則表示:“我們很高興受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邀請,也非常感謝吉岡德仁先生為此次展覽所做的特別設計。這場關于時間藝術的展覽仿佛一段時光之旅,呈現卡地亞一個多世紀以來在制表領域的豐厚傳承、設計哲學與美學造詣。希望所有有興趣的觀眾都能親臨展覽,感受時間藝術的獨特魅力。”
“瞬息•永恒——卡地亞時間藝術展”將于2014年7月19日至10月12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為大眾呈現一場時間與藝術的盛宴,貢獻跨文化間的藝術交流與對話,相信亦將成為今年國內最具看點的藝術展覽之一。
展覽信息: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7層
地址:上海市花園港路200號
展期:2014年7月19日至10月12日
開館時間:9:00-17:00(16:00停止售票),周一閉館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