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奢侈品整體環境不容樂觀,鮮有奢侈品公司業績持續高速增長。這主要是2013年全球經濟復蘇不達預期,而且全球奢侈品的重要“陣地”中國嚴控“三公消費”,奢侈品增長受到一定影響,而這一影響延續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同時,奢侈品集團的戰略性失誤也為其增長雪上加霜。
開云集團:Gucci未見起色 BV表現優異
知名奢侈品集團KeringSA(以下簡稱開云集團)公布了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一季度財報,報告期集團銷售額24億歐元,在可比架構下(排除重組和匯率影響)同比增長4.1%。
Gucci(古馳)僅錄得0.3%的可比銷售增長,按實際匯率計算銷售下滑3.2%至8.38億歐元,不過在與最主要競爭對手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的比拼中慘敗。據數據顯示,LV一季度可比銷售增幅達到9%,而Burberry(巴寶莉)上半年增幅則達到19%。
Gucci直營門店銷售按年上漲6%,當中亞太地區上漲2%,北美受天氣影響漲幅僅漲3%,西歐游客客流減少,不過日本市場表現強勁。手袋銷售增長特別優秀,直營門店銷售同比增加12%。但在中國的銷售仍在萎縮。
Kering開云集團奢侈品部門一季度總銷售為16億歐元,較2013財年同期增長5.1%,可比增幅為6.3%,Saint Laurent(圣羅蘭)表現最為搶眼,可比銷售增幅和直營門店銷售增幅分別達到27%和72%,按實際匯率計算銷售增長24%至1.58億歐元;Bottega Veneta(葆蝶家)中國大陸直營門店22%的增長帶動全球零售網絡銷售按年上漲18%,總銷售實際上漲9.5%至2.51億歐元,可比增幅為14.6%。
其它奢侈品牌可比銷售較前一年同期上升8%,按實際匯率計算銷售增長17.4%至3.54億歐元,Stella McCartney和Alexander McQueen表現突出,Balenciaga巴黎世家繼續增長,直營門店銷售尤其正面,而西歐旅游業的萎縮對Brioni有直接影響。珠寶和手表業務在一季度后半部分銷售得到改善。
集團一季度總收入為23.98億歐元,按實際和固定匯率計算分別增長1.2%和4.1%。
Gucci“去logo”戰略失誤,BV前景堪憂
集團采用精簡分銷渠道,以提升商品檔次,但品牌大眾化趨勢明顯已是不爭的事實,想要通過提高產品檔次來改善品牌形象略顯無力。
相較于LV,Gucci則是打著奢侈品概念,但采用的卻是時尚品牌的運作模式,業績下滑意料之中。同時,一直以來Gucci宣揚的都是它的Logo,“去Logo化”無疑也給了Gucci致命一擊,使品牌價值下跌,溢價能力銳減。
相比之下,集團另一品牌BottegaVeneta的表現優異,但據悉該品牌進駐了outlet,很可能會遭遇LV如今一樣的困境,該品牌的成功一直得益于其高端、小眾及定制,由于符合高端客戶人群低調及“去Logo化”的消費心理,由此得到青睞。但低調不等于低廉,入駐折扣店有損身價。
法國LVMH集團:時裝皮件&精品零售 領跑集團銷售
LVMH集團稱,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公司營收為72.1億歐元(約合99.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9.1億歐元增長4%。而2013年LVMH集團的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012年同期的增幅是25%。
值得注意的是,旗艦奢侈品牌LV(路易威登)所屬的時尚皮具部門重現雙位數增長,收入比2013財年同期的23.83億歐元增加10.7%至26.39億歐元,有機增長率為9%,超越去年一季度的3%,領漲集團各個部門。
據悉,2013年拉動LVMH持續增長的動力較往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時裝皮件與精品零售是集團銷售貢獻最大的兩個板塊,占據2013年銷售總額的半壁江山。
此外,業績顯示香水和化妝品部門收入為9.41億歐元,較2013年同期上升1%,有機增長率為5%。腕表珠寶部門收入基本持平在6.07億歐元的水平,但實現有機收入增長5%。葡萄酒和烈酒部門受中國反腐倡廉影響,零售商減少庫存致干邑銷售出現8%的下滑,收入從9.67億歐元下跌至8.88億歐元,有機收入跌幅為3%。
總體來看,LVMH在美國和亞洲繼續增長,日本業務因日元貶值而特別強勢,歐洲在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中出現反彈。
LVMH的地域發展戰略非常清晰,美國與歐洲在過去的12年間一直是其銷售穩定增長的板塊。從各地區的銷售增長率來看,法國本土2013年居各地區之首,達11%;除日本以外的亞洲以及美國的銷售增長率均為4%,除法國以外的其他歐洲地區跌至-1%,日本則以-9%創歷史最大跌幅。
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奢侈品市場增速顯著放緩是LVMH集團告別高增長的主要原因。從地域貢獻力來看,亞洲絕對是LVMH增長的發動機,37%的店鋪分布于此,銷售占比33%,其中中國市場毫無疑問是其重中之重。
瑞士歷峰集團:珠寶腕表持續增長 時裝皮具成累贅
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團歷峰集團公布了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財報。財報顯示,2013年營業利潤與上年基本持平,為24.19億歐元。凈利潤20.67億歐元,同比增長3.1%。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分別下降80和120個基點至63.4%和22.7%。
根據公司財報數據顯示,其全年收入106.49億歐元,同比增長4.9%,而接近50%的收入則來自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其中亞太地區收入42.35億歐元,同比增長1.8%。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收入39.19億歐元,同比增長8.5%,美洲收入為16.03億歐元,同比增長8.8%。
此外,珠寶部門和腕表部門銷售分別54.38億歐元和29.86億歐元,同比增長4.5%和8.5%。登喜路、蔻依以及蘭姿等奢侈時裝及皮具品牌則拖累該部門全年營業,虧損由上年的3800萬歐元大幅上升至8000萬歐元。
分區域來看,歷峰集團在亞太地區收入增速放緩,而在歐洲、中東、非洲市場收入增速較為強勁。其原因主要是亞太地區受日元貶值影響、中國受嚴控“三公消費”影響,而歐洲則受到經濟復蘇刺激,中東、非洲經濟出現迅速增長,營收較為可觀。
珠寶和腕表銷售收入增速依然較好,表明珠寶和腕表的抗風險能力較強,即使在經濟低迷時期仍然有較大需求。而時裝皮具部門虧損倍增的原因主要是在設計環節、渠道方面出了問題,歷峰集團旗下的一些奢侈品品牌創新力度不強,難以較大程度吸引消費者眼球。
快時尚&輕奢,跨界販賣“奢侈”生活
在快時尚和輕奢的雙重夾擊下,傳統奢侈品市場日益艱難,盡管如此,2013年奢侈品的提價慣性并未遲疑,明顯是想通過提價來維護其品牌形象,保證高利潤率,與此同時,也在通過跨界來圈定消費者忠誠度和穩固品牌形象。
英國奢侈品巨頭巴寶莉集團宣布, 2015年將進軍奢侈護膚品市場,而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此前就傳出與寶潔正在聯合秘密研制Gucci首個化妝品系列,并定于2014年上市。
以上只能算拓展產品線的跨界,而喝著路易威登的咖啡,吃著普拉達的甜點,住著范思哲的酒店……奢侈品式生活正在發生,奢侈品牌正在從服裝飾品品牌走向服務品牌,通過銷售生活方式,進一步鎖定消費群體。
2014年3月,知名奢侈品牌普拉達宣布成功收購安杰洛邁凱有限公司80%的股權,該公司旗下擁有邁凱糕點這一米蘭甜品老字號。愛馬仕在韓國首爾開了一家從建筑格調到產品細節都充滿品牌烙印的咖啡館;古弛在意大利佛羅倫薩、日本東京、中國上海也開了同品牌咖啡館;香奈兒在日本東京擁有一家名為Beige的餐廳。此外,范思哲、寶格麗、阿瑪尼等品牌分別在澳大利亞黃金海岸、巴厘島和迪拜等知名度假勝地開設酒店。
這些奢侈品牌通常擁有固定的客戶群,拓展品類能圈定與提高消費者忠誠度,以迎合滿足這些高端消費者對生活配套服務的需求。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