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萬年歷的神秘面紗
揭開萬年歷的神秘面紗
目前世界上同時存在著許多歷法,例如我國的農歷、回歷、佛歷等,只是因為現代是基督文明當道,所以公歷就成為全球的標準。一年365 天,分成 12 個月,這 12 個月里有7 個大月(1、3、5、7、8、10、12 月)是 31 天,4 個小月(4、6、9、11 月)是 30 天,1 個月(2 月)是 28 天或 29 天(閏年)。公歷閏年判定遵循的規律為: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每逢閏年,2 月是 29 天。我們這里講到的“萬年歷手表”,就是將如此復雜的年歷算法,通過一些大小不等的齒輪運作、計算,并塞進一個小小的手表表殼里,可以想見其機械結構之復雜,制造工程之困難。這也是為什么萬年歷手表數量如此稀少,價格卻又是永遠居高不下的原因了。
百達翡麗:世界上第一款萬年歷腕表
百達翡麗:世界上第一款萬年歷腕表
1867年,百達翡麗制造了一款萬年歷懷表,將萬年歷表的基本顯示模式確定下來:分別位于12、3、6、9點位置的4個獨立的小表盤分別顯示月相、月份、日歷、星期。
百達翡麗1526:第一塊批量生產的萬年歷腕表
1925年,百達裴麗推出第一只具備萬年歷功能的腕表,再一次成為腕表領域萬年歷功能的引領者。這塊腕表于1927年時賣給了Thomas Emery 先生。它只是用了一枚早在1898年就做好了的一塊女士懷表機芯。這枚編號為97975的機芯不僅可以顯示日期、星期、月份,而且還有顯示月相盈虧的功 能。這只表的所有指針都有瞬跳機構,即便在今天也令人瞠目結舌,在1927年更是沒有任何一塊腕表的復雜程度可和它相比。
1941年,當全世界還在戰火連綿的時候,百達翡麗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產的萬年歷腕表PP1526。
萬年歷腕表機芯的奧秘之處
萬年歷腕表機芯的奧秘之處
萬年歷腕表機芯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主管時、分、秒一般的計時工作,另一個部分就如同一套天文自走模式,它以一枚微型的衛星齒輪系統運作,整個系統自轉一周需時四年。
閏年計算可謂是萬年歷腕表的獨門秘笈,在腕表中萬年歷功能由一套獨立的組件實現,萬年歷理論上可以和不同的機芯搭配。萬年歷的“主腦”是48月齒輪。“48月齒輪”顧名思義,就是刻有48個月的詳細數據,日歷構件就是讀取48月齒輪刻度槽的數據來修正日歷顯示的。
48月齒輪經過測算設計,刻有不同的凹陷,分別表示每個月的天數,即“計算”出下個月是28天,還是29、30天或是31天。這樣一來,帶有這套系統的萬年歷腕表就可以精確顯示當下的日期和月份了。
48月齒輪的結構很有趣,在齒輪側面有深淺不一的刻度槽,有的槽很深,有的只有刻度沒有數據槽,每個數據刻度都記錄了日歷的顯示規則。日歷就是根據控制桿對48月齒輪的數據槽轉動來準確自動地顯示當月、當日。
現代的萬年歷腕表由于設計師的巧心構思,設計的48月齒輪的數據記錄和功能更加完善,使萬年歷表在400年后才需要調整一次,這是結構上很大的改進,但是基本原理同樣還是依照基本的48月齒輪來進行設置的。
調校:萬年歷的致命傷
調校:萬年歷的致命傷
萬年歷腕表的功能令人折服,但強者也有脆弱的地方,對于萬年歷腕表來說,日期的調校恐怕是致命傷。短時間的調校還比較好處理,萬一腕表長時間停走,調校便成為一個巨大的難題。
要實現萬年歷腕表百年無需調校的目標,首先要保證的前提就是腕表始終保持運行,不能停止行走。這是因為萬年歷機械結構本身具有一定的排 列組合,而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運行軌跡都有其對應的位置。如果腕表停止行走,想要對其調校就必須按照零件運行的軌跡調校,直到齒輪運轉到調校當天的 位置才行。
例如,你的萬年歷腕表停止走動三天,調校時間時,必需讓齒輪運轉到三天后的位置,才能將時間調校準確。如此一來,如果腕表停走一兩天還好說,如果萬 一腕表長時間停走,達到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那么若想再通過手工調整到準確的日期,幾乎成為“不可完成的任務”。這便是強大萬年歷脆弱的地方,一旦出現這 種情況,都要將腕表送回原廠或找專業的修表師傅來處理。
積家全新大師系列超薄萬年歷腕表積家全新大師系列超薄萬年歷腕表
該款腕表恪守超凡簡潔的原則:僅憑一個動作即可將萬年歷調前一天。為了與公歷標準保持一致,其它一切所需的相應調整將自動完成。腕表機制十分先進, 甚至考慮到月份長短不等,可能為28天、30天或31天的問題。每隔四年,腕表將自然而然顯示閏年獨有的2月29日,與其它日期無異。2100年3月1日 之前,腕表無需任何手動調校,因為在每四年一次閏年的周期中,跨世紀的年份是一個特例。而月相顯示功能將忠實展現月球在未來122年里的不同狀態。
萬國表工程師萬年歷大日期腕表萬國表工程師萬年歷大日期腕表
萬年歷是沙夫豪森IWC萬國表令人驚嘆的技術發明之一。方正的數字突出了該款計時腕表的技術特質。小表盤的正中可見精巧的顯示圓盤切換 裝置中的軸桿。以4年為周期的閏年也得以用數字加以顯示。此外,萬年歷的設計還新添點睛之筆:表盤的日期、月份及閏年顯示圓盤位置設以半透明的藍寶石玻璃 顯示窗,可以看到日期切換時圓盤轉換的盛況。除夕之夜更有5枚圓盤同時轉換——宛若一場絢麗的技術焰火表演,讓機械腕表復雜裝置的愛好者們心跳加速。萬年 歷已經考慮到每4年出現一次的2月29日這天的額外轉換,一直到2100年3月1日才需要進行調校,因為2100年與其他以4年為周期的閏年不同,并非閏 年。盡管萬年歷的機械裝置高度復雜,仍可通過表冠輕松操作。
卡地亞Rotonde de Cartier萬年歷計時碼表卡地亞Rotonde de Cartier萬年歷計時碼表
19世紀初期,一系列機械技術上的改進使制表師得以制作出能根據奇偶月份的天數不同而顯示日歷信息的時計,同時還能在每個閏年的2月增加一天。 在 Rotonde deCartier萬年歷計時碼表中,這一巧妙的日歷功能被用于糾正公歷紀年的不規則之處,需要一整套由凸輪和蝸形輪構成的復雜精密的機械結構。其核心部 件是一枚四年旋轉一周的齒輪,齒輪周圍有48個深淺不一的輪齒,通過一個探針來區分當前月的天數是31、30、29還是28。這一模塊同時還在6點鐘位置 設有一枚逆跳指針以顯示星期,以及一個專門顯示日期的機制,通過一枚指針在表盤邊緣顯示。以上三項日歷顯示均可通過嵌入表殼的快速調校器進行調整,因此當 這枚搭載全新工作坊精制自動上鏈計時碼表機芯的腕表停止運行時,佩戴者可以非常簡便地重設表盤上的信息。
原文出處:http://www.yoka.com/luxury/watch/2014/0514924742.shtml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