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一下所謂的歐美傳統,從外觀而言就是各種亮眼的色彩,與不同人的不同服飾、偏好可以互相搭配。而在東亞特別是中國的買家那里,色譜遠不會如歐美那樣豐富,清爽的白色或者其它的淺色一直是市場的主打。這里可以今年的勞力士為例,雖然重新推出紅藍色的所謂“百事可樂”圈受到一致好評,但為俗稱“綠玻璃”的防磁表配上藍色表盤就不太容易為東方男性接受,雖然他們很早以前就已經習慣了黑盤的綠玻璃。同時,百達翡麗鋼款5960上的些微紅色小字也頗受愛運動的歐美人士歡迎,亞洲的買家則甚至對這樣的搭配表示驚訝。類似的例子還有尚維沙,一系列包括少見的棕色、暗綠、亮藍等,讓其充滿運動與活力色彩,不過在不少中國行家眼里它們的設計與做工過于粗糙了。這里應該指出的是,豐富的色彩往往與個性、運動乃至鋼殼聯系在一起,也就是說在價格上可能比較便宜,正是在價格上傳統歐美買家與中國消費的剛需碰在了一起。
說起來,對高端鐘表的需求,無論對歐美還是中國而言都難以用剛需來形容。正如海耶克在推出斯沃琪時宣稱的那樣,40美元的手表就足以滿足人們除了實用之外的多種需求,而動輒數千或者數萬美元的高端鐘表品牌,或許只是極少數高收入人群以及鑒賞家、收藏家心目中的剛需。歐美與中國社會消費方式的一大區別就是中國社會存在著高比例的送禮消費,因此為數不少的中國消費者或許并沒有為自己的表花錢,這樣的消費往往比較平庸,缺乏技術與個性,而以華貴高端的材質與裝飾為主要的價值取向,這就成了近年來業內默認的“中國表”典型。如今用剛需來描述手表其實是在說各家公司主打個人花錢的消費,而非所謂的送禮與團購。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