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著價格低、款式新、更新快三大優勢,ZARA、GUESS、H&M、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在國內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但其屢屢曝出的產品質量問題也廣受詬病。
一周兩次櫥窗新品變換;7天資金回流時間;12天完成搜集信息——整合設計——生產——銷售過程;最長15天的產品倉儲時間;每小時8萬件的配送能力……這是快時尚品牌ZARA的運營流程。2006年,ZARA在上海市開設了國內第一家門店,曾創下單店單日銷售額80萬元的驚人業績,這相當于80個同類中國 服裝品牌日銷售額的總和。
此后,快時尚品牌似乎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國內商業地產項目的寵兒,各品牌門店迅速在全國范圍內擴張開來。據相關數 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ZARA、C&A、H&M、優衣庫等四大國際快時尚品牌在國內的門店總數已達523家,其中近四成為 2012年以后開設的新店。也就是說,這些品牌平均3天開設一家新店。
“快”帶來的副作用
急功近利地跑馬圈地讓快時尚品牌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遭遇著“快”帶來的副作用。據中國消費者協會于2013年11月25日公布的對70款快時尚品牌成人服 裝的比較試驗結果顯示:全部符合標準的樣本不足7成,共有25款服裝不達標,其中消費者熟悉的GB、GUESS、Hotwind、森馬等品牌產品均上了黑 榜。據了解,此次公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色牢度不達標、甲醛含量不合格、pH值超標、面料標識成分與實測不符等方面。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快時尚品牌服裝整體 質量有待提高。據了解,這已不是快時尚品牌第一次被曝出存在質量問題。
除了質量問題外,廣受詬病的還有快時尚品牌服裝設計 抄襲問題。眾所周知,在時尚領域,品牌的靈魂就是其獨到的設計,然而“做潮流的跟隨者而非創造者”卻是H&M等快時尚品牌的主流定位。一些高端品 牌發布最新流行款式后,快時尚品牌最快可以在一周時間內推出類似的新品。業內人士表示,為了爭搶市場份額,快時尚品牌的模仿和抄襲已成為常態。
一分為二看待“速度”
據從事服裝銷售工作的關女士透露,服裝產品的檢測周期通常在3—5天,如果某項指標不合格需要重新檢測,又需7—10天。對于快時尚品牌來說,不要說7—10天,新品哪怕延遲上架一天,也有可能喪失占領市場高地的機會。
“在快時尚品牌進入市場初期,追求產品的更新速度或許還至關重要,但隨著品牌間競爭的加劇,價格戰的硝煙越來越濃,質量這一衡量產品性價比的核心因素則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快時尚品牌應將發展的腳步適度地慢下來。”經濟學者李義平表示,快和慢并非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在新品設計方面,自然是越快越好,并應貼合前瞻性的設計潮流,這可為品牌留出更多的生產和物流配送時間;在質量監 控方面,應嚴格遵守檢測流程,嚴把質量關,這也是所謂的“慢一點”,不 要急匆匆地把新品推向市場。因為只有那些產品質量有保證的品牌,才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對于快時尚品牌產品頻頻出現的質量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有關人士指出,快時尚品牌必須建立起穩定的供應商體系,其不僅要快和時尚,還要保障質量:一方面,品牌企業應與供應商 建立雙贏的戰略伙伴關系,實現信息和知識的高效共享,使供應商的面料開發及設計能力得以提升,并在獲得更好面料的同時,增強供應商對服裝品牌企業的歸屬 感;另一方面,雙方應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共同致力于面料開發成本的降低,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同享。同時,雙方還應建立高效的溝通機制,從而使供應商能夠 更好地了解服裝品牌企業的需求,降低反復溝通的成本,從而能更加快速地生產出符合服裝企業需求的面料。
(YOKA男士網)
原文鏈接:http://news.china-ef.com/20140326/453771.html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