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指示表
萬年歷腕表

“萬年歷表”提供日期、星期,月份以及通常將月份天數魚閏年周期都納入考慮的月相指示。它是構造與縮微技術的杰作。
格里高利歷的月份有31、30或28天(每4年2月有29天)之分,為制表師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他們必須在機械機芯中重現這些變化。大多數日歷表所配備的簡單歷,必須在一年中不足31天的每個月份之后手動調整5次。而這些簡單歷與制表師源自18世紀末的藝術高峰之一相比,后者通過調節月份中可變天數并將閏年周期考慮在內,從而得以持續顯示正確時間。為達成這一壯舉,該機芯采用1,461天或4年的“機械記憶”。大多數萬年歷裝置使用來自小時齒輪的差動齒輪裝置,可以包含達數百個之多的齒輪、齒輪組,杠桿及其他部件。
盡管有著萬年歷之名,但其還是要在2100年3月31日調整一天。這并非是機械裝置之錯,而是格里高利歷的詭異之處:它規定這一年,像每400年中的300年那樣,不屬于閏年。只有少數稀有“永恒歷腕表” 才會將這一特殊情況考慮在內。制表師們還開發出 “年歷” ,能識別除2月之外的每個月長度,因此每年只需要調整1次。
簡單日歷表


帶完整日歷的TOLEDO 表 © 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
“簡單日歷”表是指顯示日期時不考慮月份長度的變化。正因如此,一年內必須對它們手動校正五次。除了日期,許多簡單日歷表可指示星期、月份,甚至可能指示月相。
日歷指示是手表在日常使用中最有用的功能之一。它們是便攜式計時器的一項早期功能,甚至比分針產生的時間更早。基于來自小時齒輪的差速齒輪裝置,“簡單”日歷并不考慮小于31天的月份或閏年。因為這個原因,在一年之中必須手動校正五次,使用按鈕或上鏈桿分別在2月、4月、6月,9月及11月末進行。
日歷裝置可以“漸變”(日期漸變)、半瞬跳(需時一個半小時)或瞬跳(午夜準時變動)。大多數簡單日歷通常只能在一個小視窗內顯示日期。但某些可以通過指針或透過視窗可見的圓盤來顯示額外信息,如星期、月份或月相。
均時差表

帶時差功能的腕表
均時差表能顯示“真正”太陽時(屬于自然)與“平均”太陽時(屬于人類)之差。這一稀有及詩意的復雜功能通常集成其他天文指示。
地球以橢圓軌道圍繞太陽運行,其軸線還與赤道面垂直傾斜。由于這兩個理由,一個“真正”太陽日(太陽位于天空最高點的兩個 “真正”正午之間的時間間隔)在一年之中絕不會是同樣長度。正好是24小時的只有4天:4月15日、6月14日,9月1日與12月24日。在一個不變的周期中,其他日子或長或短。這一差異從11月4日的小于16分23秒到2月11日的大于14分22秒不等,被稱為“均時差”。
制表師們總是競相找出獨創方法來表現這些天體機械裝置。這些變化在同一日期完全相同,因此能夠通過一年只轉完整一圈的凸輪來進行“規劃”。這一極致復雜功能首先出現于落地座鐘,然后再加以縮微安裝于懷表之內,并在之后的20世紀被用于腕表。很少單獨看到的均時差是任何超卓復雜功能腕表的“經典”特色。
顯示均時差有著不同方法。大多數腕表偏好指針橫掠的次級表盤或者刻度從16至+14分鐘的弧形區域。這要求佩戴者進行一定心算,通過加減從平均時間算出真正時間。使用更簡易而制造更復雜的“運行時差(équation marchante)” 則采用兩個同軸分針,一個顯示平均太陽時,一個則一瞥可見真正太陽時。許多年以來,這一復雜系統只現于懷表,直至最近才發布首款配備“運行時差”的腕表。
談到創新,制表師們已經設計出可在特定經度而非整個時區讀取均時差的系統,從而進一步增強了精確度。
月相表

帶簡單完整日歷的腕表
月相表能跟蹤月亮的盈虧進程,包括從新月、上弦月,滿月到下弦月的不同階段。最復雜的帶“天文”月相的表,每122年只需調整一天。
雖說是萬年歷的“準強制”補充,月相憑其自身條件,還是屬于一種精密機芯裝置,可以單獨用于懷表或腕表的表盤之上?梢酝ㄟ^視窗看到圓盤上所顯示的月相,或者僅僅是通過一個指針顯示。在一塊普通的月相表上,這一圓盤繪有兩個月亮,由帶59個牙齒的齒輪驅動。一個指狀物每24小時將齒輪推動一個凹口。普通月相表所顯示的陰歷月對應29.5天,而現實中一個陰歷月為29天12小時44分零2.8秒(29.53天)。結果是本系統每隔2年7個月約20天,會少一天。
高檔手表則包含一個更為復雜和精密的系統,有時被稱為“天文月相”。這一月相圓盤由帶135個牙齒的齒輪驅動。這一裝置的精確性達到一個陰歷月29天12小時45分,減去可計量月運周期與實際月運周期之間的差額,相當于每隔122年需調整一日。某些手表也顯示“月齡”,這是自上次新月以來的天數。
天文表

天文表顯示與天體運動有關的一系列信息。盡管其中許多功能不再有實際意義,但它們依然是高超技藝的見證,并將繼續使人陶醉。
文藝復興時期的懷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4世紀和15世紀的偉大天文表,后者則是從以往世代的星盤和機械日歷中得到了啟發。在分針(直到18世紀晚期才普及)尚未發明的年代,這些手表顯示小時、日期、星期符號,月份長度及星辰、月相、月“齡”,以及黃道十二宮符號。整個17世紀,諸如此類的天文表在歐洲和中東風靡一時,在那里吸引了物理學與神秘學的追隨者。這是為天文學、結構研究,天體運動及演變著迷的時代,但也是致力于尋求行星對人與自然可能影響的占星術大行其道的年代。
如今,在超精密的手表上最有可能看到這些天文功能,可以是懷表或腕表。作為科學、技術與人類天才的成果,這些卓越的計時器提供了一系列通常是高度復雜的功能:恒星時間、時差、日出日落、星圖、月亮角運動、月相、預報日月蝕的系統、從地球觀察的星辰位置,二至,二分和四季,以及黃道十二宮的符號。這些功能中的許多按單一視角確定。
日歷

Perpetual calendar ©JCW
日歷的類型:
簡單部分日歷,
簡單全日歷,
年歷,
閏年日歷,
萬年歷,
長效萬年歷。
原文鏈接
http://www.hautehorlogerie.org/zh/encyclopaedia/watches/complication-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