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 對比 機芯

發動機:一臺汽車發動機只在車輛行駛時才工作。
機芯 : 一枚手表機芯一天工作24小時,一年工作365天(因此總計達8,760小時)。
發動機:年平均歷程可達10,000至15,000公里。
機芯 : 機芯的心臟——擺輪的振蕩,每年至少可達8,000公里。
發動機: 一臺汽車發動機需要進行一次年度服務,每15,000公里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保養服務,包括更換潤滑油、汽油過濾器及其他部件。
機芯 :機芯每4到5年必須進行徹底的翻修。在這一過程中,手表廠商對這一裝置的21個部件至少需加注1克潤滑油。
發動機: 一臺汽車發動機的平均壽命為150,000萬公里。
機芯 : 高品質手表機芯,只要進行定期保養,其預期壽命在理論上無限的。
機芯部件分解圖

1.積累機械能: 游絲。
2.計數及傳遞能量:齒輪系 控制顯示(模擬式通過指針,或數字式通過視窗)。
3.分割時間或進行分配: 擒縱機構。
4.調速: 擺輪及游絲。
擒縱機構與能量分配:分割時間

擒縱機構:擒縱叉桿 (1)與 擒縱叉-輪 (2)
為了能夠對時間進行計數,由 主發條持續傳遞的能量必須被分割為規則的單位。
擒縱機構所傳遞的能量被以脈沖的形式所接收。如果沒有這個裝置,齒輪將快速轉動,而主發條在數秒之內就會伸展完畢。
擒縱機構構成了與調節機構的連接,并將脈沖分配到擺輪之上。
擒縱叉桿(因狀似船錨,在法語中被稱為“l''ancre”),接收了最初由主發條通過擒縱叉桿脈沖發出的能量。擒縱叉桿的作用是將齒輪的圓周運動轉化為驅動擺輪的交替運動。它進行一種與手表工作時我們所聽到的“滴”、“答”聲相對應的來回搖擺運動。
調節機構 : 擺輪與游絲的組合
擺輪游絲

擺輪與游絲的組合代表了手表的心臟部分;它通過擺輪的振蕩來調節時間的流逝,并負責保持手表的精確性。
它包含一個靜態懸掛的雙臂或三臂飛輪(擺輪- 1) 以及游絲 (比頭發絲寬度更細的鋼制彈簧 - 2).
擺輪進行圓周形的往復運動,將時間分割為相等的單元。
1.擒縱叉桿給予擺輪一次沖擊,使之進行一次旋轉:發出“滴” 聲
2.在本次旋轉的過程中,擺輪游絲被壓縮,因此使得分布的能量達到均衡。
3.然后擺輪-游絲展開,使得擺輪回蕩:發出 “答” 聲
4.與振蕩相對應,我們得到了往復運動的原理。
5. 擒縱叉桿帶來一次新的沖擊而一次振蕩包含兩次振動。
頻率是一秒內的振蕩次數。這一術語經常被用來描述一種手表機芯號,以每小時的振動數來表示:
•2.5赫茲的頻率等于每小時18,000次振動(意味著每秒5次振動)
•3赫茲的頻率等于每小時21,600次振動
•4赫茲的頻率等于每小時28,800次振動
•5赫茲的頻率等于每小時36,000次振動(意味著每秒10次振動)
經過調節的能量因此通過一套齒輪傳遞到指針之上。
發條,能量儲存裝置
發條匣

一塊機械表需要能量才能工作。這種能量通過發條提供到裝置,發條在手表上發條時被上緊。 主發條被安裝于一個被稱為發條匣的圓柱形鼓狀物內。
發條本身 (1) 是一個長的有彈性的鋼條,由上發條機構繞在著條軸 (2) 之上,以便存儲手表工作所需的能量。
發條一旦被上緊,會自然地試圖通過伸展恢復其初始形狀,因此產生出驅動手表所需的能量。
發條匣被連接到一個與機芯齒輪系嚙合的齒輪 (3) 之上。
齒輪系,計數與能量傳遞裝置
齒輪系

傳遞系統或齒輪系將存儲于發條匣中的能量傳遞到擒縱輪之上。
當發條松開之時,發條匣轉動并驅動齒輪。
1.發條匣后面第一個齒輪是中心輪。顧名思義,它位于機芯的中心。這一齒輪12小時轉過完整的一圈,它帶動著時針。
2.下一個齒輪,被稱為第三輪,是一個中間輪。
3.再下一個齒輪被稱為第四輪。這一齒輪也可能被置于機芯的中心,或位于表盤6點鐘處。它1分鐘或60秒轉過完整的一圈(這也是它被稱為秒輪的原因),用來帶動秒針(如果手表配備了秒針的話)。 這三個齒輪為黃銅制。
4.最后一個齒輪室棘爪輪或擒縱輪。它不再是齒輪系的部件,而是擒縱機構的部件。它通過齒輪系將所傳遞的能量以間歇方式釋放到擒縱叉桿之上。這一齒輪與其他三個有很大不同。它由特殊的高度抗沖擊鋼所制成,在與擒縱叉桿相擊時,能經受沖擊次數之多令人驚訝(每小時平均21,600次,意味著24小時高達51,800次的沖擊)。 而輪齒的形狀也有很大不同。這一齒輪是最難制造和最精細的機芯部件之一。
5.表盤一側:帶動分針的分輪管在中心輪的軸上滑動。它驅動著帶動分輪齒軸的分鐘輪,而由分輪齒軸再驅動時針輪。
原文鏈接
http://www.hautehorlogerie.org/zh/encyclopaedia/watches/mechanical-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