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晚舉行的佳士得中國內地首場拍賣,以成交額96%的成交率落下帷幕。首拍現場座無虛席,從紐約時報的記者到慕名而來的上海市民,紛紛好奇地來到,這間成立了247年的世界頂級藝術品拍賣行,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場“秀”一探究竟。
據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高逸龍(François Curiel)介紹,當晚參加競拍的包括23位參加網上競拍的線上買家,56位電話委托買家,15位書面委托買家;現場兩間拍賣現場人數加起來達950人。
據媒體報道,此次參加首拍的競拍者大約有三分之二來自中國內地,其他則來自世界各地。
自9月23日首場媒體預覽開始至26日首拍開始前,佳士得在上海靜安香格里拉酒店舉辦了為期三天藝術論壇,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學習。筆者注意到,26日上午舉行的安迪·沃荷與亞歷山大·考爾德鑒賞會上,坐在前排一位衣著時髦的年輕女士不時地做著筆記,還與講師就安迪·沃荷的作品大批量生產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士向記者透露,自己在藝術品收藏方面已經研究多年,對臺上分享藝術品鑒賞經驗的行家十分認同。但是他認為中國藝術品收藏依然以投資為主,與藝術品的真正價值有所背離。“看見了山峰,但是距離還有很遠。中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還有很多路要走,”他說。
一場由佳士得舉辦的藝術投資與鑒賞課程結束之后,駐足于百達翡麗展臺面前的三位退休老人向筆者表示:“我們都是來看看,學習學習,并不會參加競拍。電視上、廣播上都播了,說這里有個外國的拍賣行第一次在大陸拍賣,我們也來看看有什么拍品。”其中一位老人還表達了對海外拍賣行充分的信任,他說:“國外的拍賣行很靠譜的,不會賣假的東西。”
早在本月初,佳士得公關團隊便密切地開始與世界各地的媒體進行中國內地首拍的宣傳工作。新聞稿、媒體預覽、新聞發布會、藝術文化交流活動,到最終在上海靜安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的首拍,全程中英文雙語(包括首拍現場,競價金額來回的中英文引導),讓參觀者享受了國際藝術品拍賣行的專業與真誠。每一場接待活動都由曾任央視財經頻道多個經濟新聞類欄目主持的佳士得亞洲區副總裁、企業傳訊部主管蔣璐陽擔任司儀。哪怕是在場面最熱烈、最難控制的首拍當晚,受邀媒體和各界來賓都得到親切耐心的工作人員的合理安置。
難怪佳士得中國區執行董事蔡金青在首拍結束后表示:“今天是佳士得歷史上一個難忘的里程碑。現場非常活躍,大家享受整個過程,讓我們為付出的努力感到欣慰。我們同時也看出,中國市場特別需要我們,特別歡迎我們。”
顯然,佳士得對中國的重視程度是不容忽視的。佳士得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藝術品交易額已占全球市場的四分之一左右,僅次于美國,而且增長速度驚人。
佳士得國際首席執行官馬文斐表示:“我們看到了各個層次的大量的藝術品,從最貴的到最便宜的,從古典藝術到嶄新的先鋒藝術,所以佳士得來中國是非常必要的。”
首拍當晚,除去慈善拍品和兩件取消競拍的拍品,共40件拍品總成交額達1.54億人民幣(約合2500萬美元),超出原先1億人民幣(約合1600萬美元)的估價。
其中,估價50萬元至80萬元之間的“翡翠彌勒佛擺件”,被現場買家一直競價至420萬元,稍作停頓后,218號買家喊出了450萬元,當叫價到530萬元時,現場爆發了猛烈的掌聲,最后該件拍品以550萬元成交,差不多是估價的十倍,為當晚漲幅最高的拍品。
壓軸出場的畢加索1969年作《坐著的男人》則是當晚拍賣會的最高潮。這幅油畫以350萬元起價,有兩位競拍者將價格一路推高至910萬元,正當大家以為將成交的時候,現場殺出一位新的舉牌者,應價920萬元,最終,這幅油畫以960萬元的高價成交。
最高成交價的拍品為緬甸天然鴿血紅紅寶石及鉆石蝴蝶項鏈,成交價1800萬元人民幣,但競拍并不激烈,由1750萬元起拍,一次競價便以底價成交。而不被中國藏家熟知的喬治奧•莫蘭迪畫作《靜物》流拍。來自昆侖、百達翡麗的數款腕表也基本以底價成交。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