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從懷表開始,調校腕表就被戲稱為“與靈魂對話”。制表師們在調校腕表上費盡了功夫,由于機芯零部件數量繁多、結構復雜,使得調校變得非常復雜和充滿不確定性。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成就了機械腕表的獨特魅力。
機械表調校要占機械機芯組裝時間的一半以上腕表調校,是所有機械腕表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考驗制表工藝的重大課題。至今為止,仍然有許多消費者缺少這個常識,機械腕表走時并不精確(通常機械手表的誤差是在+/-30秒/日內,石英手表的誤差是在+/-0.5秒/日內)。這是因為機芯內部件眾多,而且因為結構或者材質限制,都存在相互間運作不夠精密的問題,所以腕表調校向來無法回避。這種不確定性,尤其使得組裝后的微調十分繁瑣。所以據說機械表調校的時間,往往要占整個機械機芯組裝時間的一半以上。
即便組裝完畢,成表買回去,在日后的佩戴中,由于受外部環境,溫差、碰撞、震動、磁化,潤滑劑老化等一系列問題影響,腕表往往會越來越走時不準,就像伴隨人年紀增長的衰老現象一樣,令人嘆息卻無可奈何。
游絲是一枚機芯的靈魂傳統的腕表調校是借助游絲來完成的,眾所周知,游絲是一枚機芯的靈魂,這個部件控制著擺輪。就像人類的靈魂僅重21克一樣,游絲也是機芯中所有活動部件中最輕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枚機芯的其他部件做得再好,如果游絲有什么問題,這塊腕表就會走時不準。游絲的物料特性、長度、厚度、闊度、彈性和形狀都決定了一塊腕表走時是否準確。
大部分機芯都安裝了一根“快慢針”游絲的長短度是影響最顯著的,游絲震動部分越短,擺輪擺得越快;游絲震動部分越長,擺輪擺得越慢。擺輪轉動快,時間就走得快,擺輪轉動慢,時間就走得慢。而為了調校游絲彈性位置的長度,大部分機芯都安裝了一根“快慢針”。通過移動快慢針,我們可以簡單地控制游絲震動部分的長度。而很多時候通過單純以人手移動快慢針很難精細地調校到時間的快慢。而且快慢針在日常生活中的震動或者機油處理得不好會容易偏移,這樣也影響到機芯的精準。
兩種調整結構改變表的走時精度通常來說,有兩種調整結構可以用來改變表的走時精度:一種是有卡度游絲結構,此結構是通過調校快慢的位置來改變游絲的有效長度從而達到改變走時快慢的目的;另一種是無卡度游絲結構,此結構是通過調整擺輪自身上均布的螺釘的進與出或者是調節被放置的可轉動砝碼的位置,改變擺輪旋轉半徑從而達到改變走時快慢的目的。
調整擺輪重心控制振頻卡度游絲結構的優點就是調整的范圍寬,差幾分鐘都能調回來,但時間長了不準了,也會差的比較離譜。無卡度游絲通過砝碼螺絲,調整擺輪重心控制振頻,調整的時間范圍很小,一般在一分鐘范圍內,在出廠時就調準了,使用中如果不損壞誤差很小,這也是目前高檔表都采用無卡度結構的原因。
機械腕表的美觀以及技術 遠比走時精準更重要但事實上,對于機械腕表來說,美觀以及技術的復雜程度,遠遠要比走時精準更為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機械腕表能在“石英風暴”中復蘇的原因。無論是萬國的加長快慢針還是格拉蘇蒂的鵝頸微調,都代表著制表工匠對于腕表制造最美好的追求。
堅持采用鵝頸微調的品牌只剩下格拉蘇蒂和朗格鵝頸微調,顧名思義,它的形狀就好像一只天鵝的頸部,大部分有鵝頸形狀的優美曲線。幾乎所有腕表愛好者都會認為,這是最美的調校工藝。這一源于19世紀中后期流行的傳統工藝,是在過去懷表年代已經出現的一種裝置。雖然鵝頸微調并不是什么稀奇的東西,但是卻有一種讓表迷對腕表更加癡迷的力量。
隨著腕表年代技術逐漸的發展,很多腕表都有了各種各樣的調校機芯快慢的方式,鵝頸微調因各種原因漸漸地乏人問津,F在堅持全數腕表采用這種美麗的鵝頸微調的品牌也只剩下格拉蘇蒂和朗格了。無獨有偶,它們都是德國品牌,并沒有受到石英機芯的沖擊。就像天鵝頸部高高地揚起,這個功能的設計就像是人類對于機械制造美感的精華,就像是總也無法忘記的“美好年代”,是機芯中最具情懷的功能之一。
原文鏈接:http://www.yoka.com/luxury/watch/2013/0613815864.shtml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