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制造自從東方國家如中國的制造業興起就一直走向衰敗,大量工廠關閉,掌握制造工藝的工人們也只能轉向尋求其他類型的工作,但是近來,英國制造開始呈現出復蘇的跡象。雖然比起中國的生產工廠,英國的工廠規模小的可憐,但是通過重新訓練年輕人才,絕對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競爭力。2011年,Mary Portas將曼切斯特的一個內衣工廠經過整改重新開始營業,生產女褲,2012年,32個年輕工人一周可以生產6500條褲子,運往Liberty, John Lewis, Asos, House of Fraser等品牌出售,銷售狀況非常理想。David Hieatt也在自己的小鎮開設了一家牛仔工廠,雇傭了10個技術嫻熟的工人,通過招收學徒的方式傳遞技術,因為質量上乘他的牛仔褲每條售價可以達到230英鎊。

英國制造產品的賣點就在于質量好,可信度高并且有檔次,英國傳統品牌如Mulberry, Burberry, John Smedley, Barbour等都將銷售點放在英國傳承上,這些品牌除了少量服裝在國外生產之外,一般都保持英國制造的傳統。而像新興品牌如House of Hackney, JW Anderson等也非常注重英國制造的觀念,Topshop, Asos這樣銷量極高的高街品牌也認識到了英國制造的重要性,逐步增加在英國生產的商品份額。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