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歲的設計師Maxime Simoens獲得LVMH集團的垂青,Bernard Arnault決定投資這個創立兩年的新銳設計師品牌。Maxime Simoens 2005年畢業,在Elie Saab、Jean Paul Gaultier、Balenciaga等工作后于去年十月成為以印花著稱的品牌Leonard的創意總監。誰知今年三月的巴黎時裝周他剛交出了第一季設計就離開了這個巴黎老牌,原來是已經找好世界第一大奢侈品集團這一金主,甚至還傳出他將入主Dior的消息,看來確實是未來可期的天才級設計師。
LVMH在收購方面一向大手筆,去年60億美元拿下寶格麗,此前暗戰愛馬仕更是不可思議。然而LVMH對新銳設計師品牌卻頗多遲疑,出手甚少,僅在2009年入股U2主唱Bono和妻子Ali Hewson創立的環保品牌Edun。原因可能是Bernard Arnault在christian Lacroix的失敗經歷,1987與設計師一起創立時裝屋,連年虧損直至2005年出售止血。
這次LVMH重新開始關注新生力量,那Maxime Simoens品牌是否就能突飛猛進呢?有一點可以肯定,參加巴黎時裝周作秀的費用肯定有保障,媒體和買手也應該會買賬,至于最終消費者的態度則有待檢驗。對于LVMH來說可能人才儲備是最重要的。現在花小錢培養一個設計師,未來說不準可以接手集團的大品牌。省得如John Galliano這一突發事件讓Dior空窗許久,或為了Phoebe Philo入主Celine等她那么多年。

當小眾品牌遭遇大集團收購
新銳設計師品牌能獲得投資已屬不易,能得到大集團垂青更是天上掉餡餅。在這個獨立設計師品牌已死的年代,能夠寄人籬下又茁長成長的實在是少數。Stella McCartney得到PPR集團支持,允許她虧七年之久,真是罕有。
剩下大集團中幾乎就無嚴格意義上的獨立設計師品牌。Alexander McQueen已經自殺,John Galliano幾無可能歸來,關鍵是兩個品牌的二線系列都采取授權策略,任由他家發展,表現乏善可乘,又對主品牌無正能量作用。Tom Ford有Zegna支持,雖然他仍是媒體寵兒但商業發展實在緩慢。Hussein Chalayan擔任Puma Black Label創意總監后個人品牌也被PPR集團收購,但是沒過兩年設計師就買回了自己的品牌。雖然沒說過具體原因,但是顯然Hussein Chalayan的前衛風格與PPR旗下的Gucci、Bottega Veneta等品牌是格格不入的。雖然大樹之下好乘涼,但是風格不在品牌也就失去光環。
性格決定命運,走小眾路線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可能永遠不能與面向大眾的奢侈品或時裝集團兼容。紅極一時的荷蘭設計師組合Viktor & Rolf曾經與H&M跨界合作,但是自從被Diesel老板Renzo Rosso的Only the Brave于08年收購就一直在計劃擴展產品線,然后貨品品類足夠充足后再開設專賣店。然而四五年過去,除了知道推出香水,別無其他印象,品牌秀也不再令人期待。然而,同集團下的Dsquared2卻風生水起,北京、上海的旗艦店的生意都很好,米蘭時裝周的秀更是無比歡樂。只能說加拿大孿生兄弟Dean和Dan Caten和Renzo Rosso的DNA實在太相近,完全不需要磨合。當然,同在Renzo Rosso帳下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風格也不似Diesel卻發展良好,因為Renzo Rosso一直表示他對MMM的極度崇敬與喜愛,愛讓一切簡單。

設計師名字不只屬于自己
既然是獨立設計師品牌,找到懂自己的伯樂才是正道。Rick Owens之于Gareth Pugh就是一個例子,在巴黎創立品牌的美國設計師Rick是英國怪才Gareth的導師。Gareth的秀Rick必定在現場,更重要的是對原先做舞臺演出服設計的Gareth在創立個人品牌方面的巨大幫助。
因此,像Comme des Garcon之于Junya Watanabe在這現實世界應該算是傳說。對于大多數希望開創自己品牌的獨立設計師,通過家人或朋友資助設計第一個系列,參加展會、加入某showroom或舉辦一場時裝秀就差不多耗盡了所有資金。如果能獲得三五個客戶的十幾件訂單就已屬不錯的開始。接下來幾季還必須不斷投入,因為大百貨店和買手店要觀察設計能力是否持續,公司運營是否正常。對于JOYCE和連卡佛等更幾乎只買作秀品牌的貨,因為買家也需要有把握手里的貨品能賣。此外,如果貨品不能以正價售出七成,則未來是否下單將打很大問號。所以設計師在此期間必須四處兼職貼補品牌維持生計。
獲得投資自然會讓日子好過,但是設計師品牌往往以自己名字命名。做出來了自然名利雙收,如Marc Jacobs;或者是Jimmy Choo,本人雖與品牌已無關系卻因為品牌而獲得更大名聲;最怕就是萬一吵架被掃地出門什么都撈不到,如Roland Mauret被資方拿下品牌名,憋死也不讓他再做這個牌子。其實設計師能掌握自己品牌的實在是少數,就連老佛爺Karl Lagerfeld的個人品牌也不在他自己名下。
當然,如果設計師品牌能面向大眾創作時尚風格又能結合生產資源,品牌就能獨立又迅速做大。Alexander Wang和Phillip Lim等華裔設計師品牌就是好案例,設計在紐約,生產在中國,使得產品售價低于多數同類品牌幾成,受歡迎自然不在話下。現在,Alexander Wang即將在中國開店,甚至連官方中國網店也將同時推出。
也許未來某一天,Alexander Wang也會歸于某奢侈品集團下,然而那時他已壯大,保持獨立就不再困難。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