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12年4月21日 — 6月3日
主辦:浙江美術館
首席合作伙伴:勞力士
4月21日,蔡國強大型個展《春》在浙江美術館開幕。展覽由浙江美術館主辦,由勞力士(Rolex)擔任首席合作伙伴。這也是近兩年來蔡國強繼《農民達芬奇》之后,在內地舉辦的最大的展覽。
《春》展共展出23件作品,蔡國強選擇了杭州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西湖和錢江潮作為創作對象,作畫的材質依然是火藥,但紙張換成了與西湖的性格和表情相匹配的杭州特產絲綢。蔡國強大膽嘗試古人沒有使用過的材料,再造了一個火藥的江南山水。
《春》展創下了多項紀錄,360度表現西湖全景《西湖》是蔡國強迄今為止尺寸最大的火藥畫;第一次在室外現場進行大型火藥畫創作;第一次在絲綢上用火藥作畫。藝術家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雄心顯露無遺。
4月14日至18日,蔡國強在西湖中央的平臺上現場寫生,并以火藥在絲綢上實施爆破。以現代藝術的方式重疊了古人飲酒當歌、在山水之間吟詩揮毫的傳統。室外現場寫生是蔡國強給自己設置的新的難題,他面對的不僅是絲綢這一特殊材質在火藥瞬間燃燒時的耐久度和表現力,還要面對不可預測的天氣因素的挑戰。

蔡國強2012年作品《西湖》爆破現場,ROLEX / KENZABURO FUKUHARA
在《西湖》的創作過程中,蔡國強因勢利導,敞開內心,充分感受陰晴云雨的天氣變化,在播撒火藥的過程中,將火藥的走向和落點交給風、交給雨、交給霧,交給大自然去處理,在作品的呈現上更自由、更松弛、更舒展,更不可捉摸,也更不可言傳,既有出人意料的寧靜和秀麗,也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風云變幻。

蔡國強《西湖》寫生火藥絲綢畫制作現場,攝影/陳若軒

蔡國強《西湖》寫生火藥絲綢畫制作過程,攝影/陳若軒
《西湖》的創作沒有刻意追求對西湖景觀細節的再現和刻畫,而是采取去除西湖景觀,使之陌生化的手法,有意識模糊了岸上的建筑和亭臺樓閣,使得絲綢上的西湖在似與不似之間。與此相反的是,藝術家盡可能地將自己對杭州和西湖靈性之切身感受直接融入作品,以個性鮮明的方式予以表現,這一將行為、裝置和火藥畫融為一體的巨作在煙雨朦朧之中,傳遞出了宋代繪畫的水墨氤氳和精妙神韻。兩層絲綢中的一層呈環形沿著展廳的墻面展開,以薄紗籠罩,形成360度的西湖全景,另外一層平鋪于地面,猶如水中的倒影,營造出一個立體的西湖。觀眾行走駐足在展廳里,無意之中成為作品中的人物點綴。
2011年秋天,蔡國強在浙江美術館創作的高3米、長36米的《觀潮圖》波瀾壯闊、大氣磅礴,顯示了蔡國強一貫充滿張力、主題鮮明的創作風格。《西湖》與《觀潮圖》一張一弛,一陰一陽,動靜兼得,是蔡國強和大自然的傾情交談,也是內心情感的一次噴發。

蔡國強先生在代表性作品《西湖》前留影,ROLEX / KENZABURO FUKUHARA

《西湖》于美術館6號展廳圖,攝影/陳若軒
《春》展的關鍵詞是放空,輕盈、優雅,蔡國強試圖將西湖的寧靜之美,與當下消費時代高速忙碌的現實形成對照。相比較創作手法的不斷推陳出新,蔡國強在生命層面的這一擔憂和思考,具有更為深刻的哲學內涵。這也是《春》展真正的寓意所在。
與《觀潮圖》同時創作的小百花越劇團學員的群像栩栩如生地展現了青年一代的風采。在4月20日于浙江美術館舉行的展覽開幕式上,小百花越劇團的三十五名學員帶來了一場八分鐘的精彩演出,她們舞動一塊8米寬、30米長的白色絲綢,在曼妙的舞蹈中演繹了浪和水、云和風,與《春》展的主題遙相呼應。
《春》展還陳列了蔡國強多年火藥畫創作的草圖和影像作品,是蔡國強豐富多彩火藥表現手法的一次集中展示。
《春》•火藥
蔡國強的藝術與我們所熟知的藝術創作手法如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他在創作中會經常的使用到火藥。他的故鄉福建泉州很多人都做鞭炮生意,孩子們放學回家都幫家人卷鞭炮賣錢。“最早喜歡火藥就是因為危險性和產生燒痕的新鮮感,從形式和視覺上的新鮮感,可以打破我保守和膽小的做事情的方式。”因為材料易得和爆炸所帶來的瞬間威力和抽象痕跡,蔡國強選擇了火藥。
火藥在蔡國強的創作中使用的方法有很多,“火藥是我創意的一個源泉,不是目的,通過這種方式,我還是回到藝術家本身對世界、人的思考。”蔡國強如是解讀他與火藥的關系。
有時,是以火藥為靈感的藝術計劃,如1991年其在日本展出的“原初火球”作品展,用大屏風的方式展出了自己一個又一個奇特的想法:月全食時用火藥炸出長城的一條線;或是在柏林墻原址爆炸,炸出的塵土又成了一堵柏林墻……那次展覽后,他被稱為“與宇宙對話的藝術家”。
有時,火藥被用于實現宏偉的爆破計劃,如在嘉峪關創作的作品《萬里長城延長1萬米》,“9•11”后代表正義正氣的《移動彩虹》和《光輪》,剛剛于2012年4月在洛杉磯當代美術館創作的作品《天梯》。
有時,火藥被用來燃放美麗的焰火,如上海APEC的大型景觀焰火表演,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大腳印”,首都國慶60周年聯歡焰火晚會等;
有時,火藥被用來創作火藥畫。在創作火藥畫時,火藥這種破壞力極強的材料就會被蔡國強激發出溫柔的一面,通過控制火藥的配比,用火藥在麻紙或是絲綢上灼燒出痕跡,留下繪畫作品。
《春》展是蔡國強首次集中對他的火藥繪畫藝術進行集中展示和討論,共展出17幅專門為此次展覽創作的火藥畫,并選擇其中兩個最溫柔的主題《小百花》和《西湖》,以杭州絲綢代替慣常使用的麻紙作為作品的載體,并且通過記錄影像把火藥繪畫草圖制作豐富多彩的手法展現出來。
《春》•文人
蔡國強的作品里常常帶有濃厚的中國特色,除了使用火藥外,還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中藥、風水、歷史典故等引入作品。“我自己對中國文化很有信心,一向在使用方面自由自在,該用什么就用什么。我一個人離開中國的時候,就想如果我做得不好,不是我的文化有問題,是我自己有問題。”但與很多中國藝術家不同的是,他將中國元素作為媒介,作為思想,而不僅僅是內容。
蔡國強喜歡火藥繪畫的原因之一,也是感覺這種繪畫形式與中國傳統文人畫想契合。他認為用火藥“在平面上摸索繪畫語言,牽扯到濃淡,疏密,構圖,冷熱,節奏,濕度……詩意、大氣、寫意的東西用火藥很難捕捉,但我喜歡自討苦吃。爆破過后的紙,黑白灰褐,很有人文畫的感覺”。
跟以往作品厚重的主題不同,以《西湖》、《觀潮圖》為代表的《春》展中10余幅火藥繪畫,無論是展覽內容、創作題材還是作品的制作過程,都凸顯中國傳統文人平和內斂的情懷,著力表現杭州山水,追尋傳統文人精神的寫意風格和心靈的回歸。因此,雖然火藥爆炸的激烈表現手法會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但并不妨礙作品格調清淡、意蘊靈動的特點。蔡國強表示“這是一次火藥向傳統文人精神的回歸,也是自己結緣火藥后邁出的又一個腳印。”
《春》•杭州
蔡國強眼中的杭州充滿了人文氣息,他說:“奧運之后,我一直在注意一些文人畫的精神,他們用繪畫做表現手法的事情。詩意的、寫意的,他們怎么樣來表現時間的……我關注的是這些有關于人們內心的事情。杭州是江南的,或者說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大本營,很容易從里面切入,從城市當中吸收和找到自己需要的元素。”
這一切,讓杭州自然的美也顯現出不同的味道,蔡國強在杭州看到的不僅僅是自然的山水,而是認為“杭州的獨特面貌是各代文人所參與的'公共藝術'的景觀創作。”
在蔡國強足跡遍及全球的藝術生涯中,《春》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展覽。
火焰在看不見的地方靜靜地快速燃燒,煙霧消散之后,柔軟的絲綢有了溫度,輕盈的紙張有了色彩。在須臾之間,蔡國強完成了對江南山水的塑造。這是火藥在紙本和絲綢上再造的秀美和寧靜,傳達的是對杭州和西湖的感動,完成的是向古人的一次致敬。蔡國強在《春》展中,為自己的火藥語言增加了嶄新的媒介、方法和詞匯。這些為《春》展身訂做的作品,有別于蔡國強此前在費城、尼斯、墨西哥城、頓涅茨克、洛杉磯、多哈等地創作的火藥畫,只屬于杭州,屬于西湖、屬于江南的文人精神和文化傳統。
縱觀蔡國強的藝術活動,他善于將創作與當地的重要地標掛鉤,與當地的人文精神聯系在一起,蔡國強這次選擇了杭州最有代表性的西湖和錢江潮。高3米、寬36米的《觀潮圖》潮水走勢充滿了情感,波瀾壯闊、浩蕩磅礴、氣象萬千——“在最激烈的浪頭底下,就是平淡如水。”這是聞名天下的錢江潮,更是蔡國強創作狀態的真是寫照。
蔡國強創造性地在西湖中央的浮船上搭建平臺,在絲綢上現場寫生作畫。這一在山水間揮毫的姿態,重疊了古人飲酒當歌、吟詩作畫,融行為和繪畫于一體的傳統,并以現代藝術的方式把充滿儀式感的制作過程延伸為作品的一部分,大大拓展了美術館的空間。這件用火藥在透明的絲綢上完成的巨作高近8米,是一件立體的作品,環繞展廳一周的絲綢垂至地面,絲綢上籠以薄紗,營造出春天淡淡的晨霧。地面鋪上整塊絲綢,地面的環形步道中間,同樣覆以薄紗,做出湖水波紋。
《春》•浙江美術館
兩年前,浙江美術館和蔡國強先生相約,以“春”的名義在2012年杭州最美麗的季節向世界呈現一道視覺藝術盛宴。蔡先生將專門為浙江美術館的這次展覽,創作一批與浙江息息相關的藝術作品,包括《觀潮圖》和《西湖》這兩件作品以及關于它們的公開制作計劃。
在去年9月,浙江美術館公開招募志愿者參與《觀潮圖》火藥草圖創作的全部過程并邀請公眾現場觀摩,可以說是通過蔡國強先生的《觀潮圖》作品,拉近了美術展覽與藝術愛好者之間的距離。《西湖》寫生火藥絲綢畫的公開制作更成為浙江美術館連接當代藝術與公眾生活,讓藝術走出傳統的美術館展示空間,與一座城市發生互動和關聯的藝術計劃。

蔡國強《觀潮圖》,攝影/林毅
近幾十年來,中國整個文化藝術生態結構迅速與國際接軌,當代藝術元素顯示出巨大的活力,其中美術館的發展尤其令人可喜。我們正迎來美術館的春天,藝術的春天。春天辛勤耕作,秋天才會碩果累累。現代美術館要不斷完善多元化功能,強調社會責任感,滿足人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強與藝術家和藝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牢固建立精品意識,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要積極開展公共文化服務,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理念,提升對現代城市發展和公眾生活的影響力。
現在就讓我們以藝術之名,享受這個春天吧。

蔡國強個展《春》中的作品(左起)《松柏習作》、《塔影、》《雷峰塔》、《黃昏白塔》,ROLEX / KENZABURO FUKUHARA